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体代偿功能的个体差异。总之,在一定阶段内,一些疾病,尤其是一些机体已经适应了的,处于相对稳定、进展较慢的疾病,更无明显症状表现出来。足见,只靠辨证,难以囊括,同时也说明不深入,难以揭示。(三)有证无病由于局部整体、功能形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7.html

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是先兆症产生的土壤,是揭示的途径。只有突出,才能打开先兆症通向的通道……...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0.htm

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人,视其瘦长型体质,平日性情急躁就应怀疑消化性溃疡的存在……。应用体质辨证、,早日发现证这一环节,值得高度重视。上述说明,先兆证之间存在着标本关系。二、证客观存在着阶段性病,包含着疾病的全病理过程,而证则仅代表疾病的阶段病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6.html

病态平衡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规律,并揭示其隐匿的病源,对求本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节 超正性平衡预兆一、肾超正性平衡肾阳不足可导致肾负性平衡,而肾阴虚阳亢或相火亢盛,则是肾超正性平衡的病源。如因久病耗伤肾阴,或感受外邪,或过服温燥,或房劳、心劳过甚,皆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13.html

隐匿的机制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的不一致性又构成了证隐匿的基础。四、被忽略目前中医在辨证论治上存在着重证轻现象,然而证是不可分割的,有就必然有证,有证就必然有,即使无证也只是暂时的,无病亦非真无病,不过是隐匿着而已。因此,必须注意这些特异性,否则就不能深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8.htm

超正性平衡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状况,可较长期维持着,由于人体已经习之以常而未进一步追究,一旦隐暴露,代偿能力已尽竭绝,因此探索超正性平衡内在疾病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正性平衡先兆证往往以阳亢证或阴虚阳亢证为表现形式,超正性平衡先兆证较负性平衡先兆证显露,...

http://qihuangzhishu.com/128/57.htm

重证轻影响的揭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同时也说明不深入,难以揭示。(三)有证无病由于局部整体、功能形态之间的矛盾,局部病变症状也常不相符合,因此也可出现有证无病的情况,如由于心外因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心脏本身病变的关系并非成正比。临床上所谓有证无病,大多是隐匿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2.htm

陆德铭_二、识是关键,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把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其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中医辨证西医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的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负性平衡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往往已进入晚期。如肾阳虚本质导致的肾负性平衡隐伏多年,人体皆处于适应状态,而未能发觉,待发觉时,代偿功能已濒绝竭。由于负性平衡的掩盖,使先兆证不容易察觉,因此探讨负性平衡的规律,是揭开先兆证的重要环节。负性平衡先兆以证的表现为主,尤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28/55.htm

共找到331,7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