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民以食为天”,在养生保健中,饮食营养位居第一。古人对饮食养生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五味”。这里的“五味”既指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种味道,又指代食物的营养成分。其意在告诫人们,既要谨慎地选择食品,又谨慎地调和各种味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161.html

饮食五味,以为美_【中医宝典】

...,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因此提出了“五味”的养生原则,强调只有五味调和才能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418.html

调和五味健康饮食_【中医宝典】

...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味三要点 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味过的害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297.html

饮食调养的原则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饮食养生,并非是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法度。概括地说,大要有四:一要“五味”,即食不可偏,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

http://qihuangzhishu.com/152/55.htm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也。” 所以,我们在了解了五脏对五味的偏好及五味对五脏的利弊之后,才能充分运用饮食的差异达到养生的目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细说养生中的饮食不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格致余论》中有“茹淡论”专篇,主张少食肉,多食天赋自然物,认为自然冲味,有补阴功。 饮食的寒热不适度。《内经》提倡饮食“寒温中适”,反对过寒过热。《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90.html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_【中医宝典】

...五行自然理也。”因此,调节五味的平衡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五味的偏嗜是中医饮食养生的首要原则。 节饥饱,避免饥饱失宜 饮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平人绝谷》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00.html

饮食有节胜食疗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清淡饮食,《吕氏春秋》曾说:“肥肉美酒,勿以自强,命曰烂肠食”,所以《医学心悟》主张:“莫嗜膏粱,淡食为最”。 近年来,在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单就食疗养生而言,各种理论充斥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694.html

饮食调养的原则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饮食养生,并非是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法度。概括地说,大要有四:一要“五味”,即食不可偏,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0-2.html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记载在当时成书的《山海经》中记载药品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矿物3种,其中不少是食疗性质的。书中更有许多关于食物治病的记载,如“何罗之鱼……食已痈”、“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饮食治疗做了较...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0.htm

共找到946,5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