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是由三位分别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所获得。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种多肽物质,它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在个人护理品行业同样具有深远意义。近年的研究已发现,...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
...上引起多巴胺神经细胞功能下降,影响多巴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这是一个致病基因。其次,对10%有遗传意义的病人进行载体实验发现,他们的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帕金森病...
...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睡4个小时就精力充沛,而有些人睡12个小时还是昏昏不醒?一个中美德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DEC2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显著减少睡眠时间。这是科学界发现的首个可调节人类睡眠时间的基因。 研究人员在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
...进一步研究表明,polyI:C可作用于枯否氏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3(TLR3),降低同一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进而使细菌脂多糖失去作用的靶点,因为枯否氏细胞上的TLR4是细菌脂多糖的结合位点。该研究成果已于日前发表在...
...有望为化脓性脑膜炎、急性呼吸窘迫症等炎症性疾病开辟治疗新途径。7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杂志在一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体内调节炎症反应的新机制,为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并已申请专利。 据介绍,炎症反应是机体保护自身的...
...开始,分CD23单克隆抗体(CD23McAb)制备和鉴定、CD23分子对正常人B细胞分化和增殖调节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上表达及CD23对其凋亡的调节作用研究3个阶段进行。 这项研究成果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
...7月16日,《自然—免疫学》杂志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炎症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耿建国研究组的该项成果,揭示了生物体内调节炎症反应的新机制,为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并且已经申请专利...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教授于晓方领导的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艾滋病发病的新机理,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一组使HIV(艾滋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人体细胞内大量复制的蛋白,...
...难以发现膀胱癌和肾癌。 新技术使用了水母发光基因和被认为是癌细胞增殖原因的端粒末端转移酶。运用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分别把水母的发光基因和端粒末端转移酶植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感冒病毒,然后用注射器等注射到癌变部位的周围。结果发现,装载端粒末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