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证_【中医宝典】

...第二节 血证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0.html

血证治_《幼幼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滚热服。补中益气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血简便方凡吐血、鼻血,低头掬损肺脏而吐血,以及上下一切血证,用百草霜扫下,研为细末,以糯米煎汤,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米饮调服,三服立愈。百草霜须乡间烧茅草锅底取之,烧柴炭者不用。凡鼻血如注,顷刻...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jicheng/630-9-13.html

大便下血证_【中医宝典】

...大便下血证 【病人基本资料】 阜城杜××,年四十五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 因劳心过度,每大便时下血,服药治愈。因有事还籍,值夏季暑热过甚,又复劳心过度,旧证复发,屡治不愈。遂来津入西医院治疗,西医为其血在便后,谓系内痔,服药血仍不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84.html

什么是脾不统血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不摄血证。多由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气虚统血失权所致。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并见为审证要点。 【概念】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04.html

血证_《明医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血之府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可不谨养哉?盖血属阴,难成而易亏。由乎人之节欲者少,不能谨养,以致阳火滋甚,日渐煎熬,真阴内损,而吐衄,血妄行于上,便溺,血渗泄于下,而精神内损,百病由此而生焉。【脉】证见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izhang/640-9-2.html

试论《医学求是》的血证治疗思想_【中医宝典】

...关键词:《医学求是》 清代 吴达 血证 文献研究 摘要:《医学求是》一书认为“脾升胃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血证的病理变化关键在于“脾土湿郁,胃气不降”。吴氏以维护“脾气升举,胃气降行”为治疗原则,以“渗脾、降胃、达木、敛金”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4.html

血证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蓄血证为伤寒太阳腑证的另一种证侯。 【蓄血证】 伤寒太阳腑证的另一种证侯。主要表现为身热,神志如狂,少腹胀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是由表热随经入里,与血相搏,瘀热阻滞少腹,上扰心神所致。严重者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发狂,或身发黄,色瘀暗,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813.html

血证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8-2.html

乔仰先_乔仰先老中医治疗血证的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出处:陕西中医 1986;7(1):447摘要:一、新病多由火盛气逆 血证病位在血而病因往往在气。然而,辨别气的虚实与火切切相关,热之甚便为火,气有余便是火,火热相搏则气实,气实则气机逆乱而迫血妄行。治疗则以清热泻火为主,同时配用降气药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oyangxian/477-6-2.html

血证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

http://qihuangzhishu.com/76/103.htm

共找到62,2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