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宝典】

...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脉象信息。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脉脊,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单诊等。 三指平齐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4.html

两手比较诊脉初探_【中医宝典】

...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部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7.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寸口、跌阳诊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日伏,沉伏相搏,名日水”。此指水气病的寸口、趺阳相参诊脉。寸口主上焦数为有热,迟指尺脉迟为主里,水湿气盛,湿与热相搏为里水,而且趺阳脉浮而数为有热,热与水互结,水湿泛溢则为浮肿,水湿内停则为小便不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7.html

诊脉动方法的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等等。诊络是检查经络的一部分,它不是诊脉动而是观察浅表血络的颜色和性质。脉诊独立为诊脉动则与诊络分离开了,诊络可以说是不传了,只有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诊脉要求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除调神用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与原则,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切实遵守。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 体位 这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的体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医生的对面或侧面,前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上,腕部大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0.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廖育群:“汉以前脉发展演变之源流”,《中华医史杂志》,1990年第4期,第193页。]。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3-0.html

让人惊叹的诊脉绝技_【中医宝典】

...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1.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廖育群:“汉以前脉发展演变之源流”,《中华医史杂志》,1990年第4期,第193页。]。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单手诊脉是脉诊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脉系察指下之力,散脉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脉诊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诊寸口脉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共找到87,2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