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类萃》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凡例 上卷 小儿初受气论 受胎论 小儿形证 颅囟要略 择乳母论 慎护论 护持 调理五法 长寿无病 寿夭 杂病证候歌 一见生死 恶症十五候 通真子诊脉 诊脉 诊脉快捷方式 五经统论 变蒸赋 变蒸...

http://qihuangzhishu.com/739/index.htm

《婴童类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凡例 上卷 小儿初受气论 受胎论 小儿形证 颅囟要略 择乳母论 慎护论 护持 调理五法 长寿无病 寿夭 杂病证候歌 一见生死 恶症十五候 通真子诊脉 诊脉 诊脉快捷方式 五经统论 变蒸赋 变蒸...

http://zhongyibaodian.com/yingtongleicui/index.html

诊脉快捷方式_《婴童类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浮沉迟数四般脉 五脏六腑为准则 浮主风邪病在表 沉主在里及筋骨 迟脉为寒兼是虚 数者热多根据此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ngtongleicui/739-5-16.html

中医切诊的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通过诊脉也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清朝江笔华有诊脉:“病人双腕,高骨定为关,寸脉量虎口,尺脉准臂弯,左寸心包络,左关胆与肝,左尺司何职,膀胱肾余焉,右寸胸中肺,胃脾属右关,要知大肠肾,右尺自昭然------”明朝李时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8.html

诊脉快捷方式_《婴童类萃》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浮沉迟数四般脉 五脏六腑为准则 浮主风邪病在表 沉主在里及筋骨 迟脉为寒兼是虚 数者热多根据此例...

http://qihuangzhishu.com/739/19.htm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4.html

单手诊脉是脉诊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脉系察指下之力,散脉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脉诊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诊寸口脉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诊脉要求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除调神用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与原则,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切实遵守。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 体位 这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的体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医生的对面或侧面,前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上,腕部大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0.html

孙思邈悬丝诊脉_【中医宝典】

...叫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086.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共找到31,8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