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须先定六脉的整个大体。切不可先注意关脉怎样,寸脉怎样,尺脉怎样。先诊整个大体,诊出大体是阳虚是阴虚。阳虚者脉气润,阴虚者脉气枯。润者,无论何病,慎用阴寒药。枯者,无论何病,忌用阳燥药。又要诊出虚的程度如何,方能决断用药。处方定药要在...
...诊脉,须先定六脉的整个大体。切不可先注意关脉怎样,寸脉怎样,尺脉怎样。先诊整个大体,诊出大体是阳虚是阴虚。阳虚者脉气润,阴虚者脉气枯。润者,无论何病,慎用阴寒药。枯者,无论何病,忌用阳燥药。又要诊出虚的程度如何,方能决断用药。处方定药要在...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脉系察指下之力,散脉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脉诊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诊寸口脉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之脉...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丰富的脉象信息。 4.总按 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5.单诊 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
...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部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
...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姆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中医略偏向肘窝部,这是二者差异所在。另外,中医是先诊一侧之后,再诊另一侧之脉,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诊患者双侧之脉。对于危重病人的生死预后,藏医在足背部的跌阳脉...
...“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指目。不啻目之视物,大小成能察焉。”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 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王燕昌早已察觉到了这种现象,其日:“医人三指头内,亦有动脉,须心有分别,勿误作...
...一些医者在四字基础上,又增一律字,以提示诊脉时要注意脉动匀齐与否。其实此举无甚必要,因为,数字之中已包含此意。至于,将位数形势看作四个相互衍接的诊脉步骤,则确有实用价值。即诊脉时,先定位,以分寸关尺,浮中沉;然后数息,以定迟数结代;接着辨形...
...部,如诊寸部脉时,微微提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脉时,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脉时,则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按常配合使用,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 此外,诊脉时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患者诊脉前要避免较大的活动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