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物理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方法简单...

http://zhongyibaodian.com/wulizhenduanxue/1015-6-1.html

_《物理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方法简单...

http://qihuangzhishu.com/1015/25.htm

的重要意义_中医闻_【中医宝典】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而<难经>则将闻与其他三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在四中的位置,强调了闻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之一的闻,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无论教学或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2/a11973.html

_《物理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腹部时,室内需温暖,最好采取自然光线,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医生站在病人右边,按一定的顺序作全面的观察,保持视线与病人的腹部在同一平面上,有利于观察腹部细微的变化。腹部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腹壁状态、脐部改变、蠕动波及腹部...

http://qihuangzhishu.com/1015/95.htm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舌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病邪的浅深和病情的虚实等的依据。 【舌】 望诊内容之一。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病邪的浅深和病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92.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说起学切脉,老师们在讲课时必定要把《内经》中的“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以及王叔和《家枢要》中指出:“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由此六脉切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触诊、腹_【中医宝典】

...硬可分为痞坚、坚硬、石硬、坚满等证型;动悸可分成心中悸、心下悸、脐上悸、脐旁悸等证型可为例证。 对辨证主要手段的认识上,中医几乎都只把腹视为一种辅助方法,而日本汉方医则腹为生命之本,为“方证相对”的主要手段。 在辩证性和稳定性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杨则民论脉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脉的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脉的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之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性,是辨证的统一体。临证时,必须密切配合,四合参,才能正确的辨证,《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8.html

合参之望诊闻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舌为重点。 中医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更谈不上自主发展和创新。 在临床中,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需要历经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思考探索的过程,才能达到融汇贯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74.html

共找到56,5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