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诊治规律灵活——伤寒论有感_【中医宝典】

...根据汤液经法的主要方证内容,仲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创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其中,表里的先后诊治规律为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太阳阳明合,必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2.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与友条论伤寒论法_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葛根汤;不下利,但呕者,葛根汤加半夏。不下利,何以仍用原方?是原方只治合,并非治下利也,前文何必特署下利字样?此类宜详思之。前人只说三阳合,皆有下利,绝不说合所以下利之故。此之谓半截学问。总之,伤寒论,只当涵泳白文。注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1-21.html

与友条论伤寒论法_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者,葛根汤;不下利,但呕者,葛根汤加半夏。不下利,何以仍用原方?是原方只治合,并非治下利也,前文何必特署下利字样?此类宜详思之。前人只说三阳合,皆有下利,绝不说合所以下利之故。此之谓半截学问。总之,伤寒论,只当涵泳白文。注家...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45.htm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从“欲解时”谈“六”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文字摘于李心机伤寒论通释中对“太阳欲解时”条文的解释,是说通过“欲解”这个桥梁,让人们发现了“人的”与“天之时”联动的规律。任何尊重张仲景原意的学者,在面对这6条整齐划一的原文时,都应该领会到将伤寒论仅仅定位于“症候群”、“方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表里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表里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 【表里】 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指表里出现一类性质的气相同),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02.html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六经来自八纲伤寒论,则很容易看到伤寒论中有许多半表半里的条文、内容。仔细这些条文,可知汉代经方家从应用方证对应实践中,先认识到在表不解,多传于里,渐渐认识到在表不解,尚有不少者由表传于半表半里者,这是与汉前的经方家认识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刊刻伤寒论,并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熙宁九年(1076年)宋太医局将此书列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伤寒论_【中医宝典】

...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张仲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原则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急性热病与有关病证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1.html

共找到589,0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