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结构称为CR1。以后又相继发现了另外4种C3受体,即CR2(1973)、CR3(1979)、CR4(1984)和CR5(1984)。另外,还有4种补体受体则是根据它们的补体配体特异性而命名的,即C1q受体(C1q-R...
...粒细胞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结构称为CR1。以后又相继发现了另外4种C3受体,即CR2(1973)、CR3(1979)、CR4(1984)和CR5(1984)。另外,还有4种补体受体则是根据它们的补体配体特异性而命名的,即C1q受体(C1q-R...
...中性粒细胞虽正常,但不能停留在感染的部位,因此病人易反复遭受感染。这表明CR3和CR4均与吞噬功能密切相关。四、CR4(gp150/95,CD11c/CD18)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高度表达本受体。其配体为iC3b,但针对其他补体受体的...
...补体成分激活后产生的裂解片段,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对于补体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补体受体(complementruceptor,CR)曾按其所结合配体而命名为C3b受体、C3d受体等;但经详细研究后发现,补体受体...
...Uhr等在60年代发现由抗原、抗体与补体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与部分豚鼠淋巴细胞结合,如从复合物中除去补体,则复合物与细胞的结合明显减少。证明了细胞表面有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的存在。其后应用抗绵羊红细胞抗体...
...D:260kDa(0.002),但它们的功能相同。CR1广泛分布于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肾小球足突细胞、B细胞及部分CD4+T细胞。CR1的配体为C3b/C4b(高亲和力)及C3bi/C3c(低亲和力)。其主要...
...三聚体……寡聚体(oligomer)和多聚体(polymer)而存在,如胰岛素(insulin)在体内可形成二聚体及六聚体。图1-9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和丙糖磷酸异构酶的三级结构图图1-10 面红蛋白亚基结合模式图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弯曲,从而构成了明显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间的压力差。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较其它部位的毛细血管静水压高,有利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功能。另一方面血液内的异常物质(免疫复合物等)也易于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 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有少量系...
...系统,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补体既是生理性的防御物质,又是造成病理性损伤的介质。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已对绝大多数补体分子的基因克隆成功,并揭示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从而为研究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结构及功能...
...系统,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补体既是生理性的防御物质,又是造成病理性损伤的介质。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已对绝大多数补体分子的基因克隆成功,并揭示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从而为研究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结构及功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