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双重机制实现的,即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系统中的AT1受体和刺激AT2受体。坎地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中的AT1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管平滑肌AT1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在同类药物中,坎地...
...的心脑血管风险。 在目前常用的ARB类药物中,坎地沙坦在降压疗效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研究显示,坎地沙坦对AT1受体的抑制作用最强。另外,坎地沙坦对血管紧张素所引起的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对已发生抑制作用的血管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坎地...
...紧张素Ⅱ受体水平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行双重阻滞,比单一阻滞更能有效降低血压。这一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同样适用。 但是研究人员不能确认,白蛋白排泄的增多是血压下降的结果还是更完全地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结果。他们说,其他一些研究认为可能是...
...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最后环节的药物,降低血压效果肯定,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新药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这一家族的新成员,药物的...
...日前,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完成的预防高血压可行性试验(TROPHY)获得的新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坎地沙坦(Candesar-tan)可用于治疗前期高血压。 TROPHY研究由美国密执安大学Stevo Julius教授领导。...
...摘要:消炎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合用能明显削弱药物的降压作用。(Hypertension 2000;36:461-465.) 据9月出版的高血压杂志报道,消炎痛(...
...更高的长效性,是一个药物是否能一天一次服用的重要标记。有研究将20毫克的依那普利(ACEI类药物)与16毫克的坎地沙坦(ARB类药物)的作用相比,两药治疗后,患者白天血压下降都是一样平稳的,但是依那普利组夜间血压升高了,而厄贝沙坦组的夜间...
...摘要:消炎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合用能明显削弱药物的降压作用。(Hypertension 2000;36:461-465.) 据9月出版的高血压杂志报道,消炎痛(...
...针对这些不足,近来又开发了一类更新的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的干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率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低,但仍有发生。 ...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作用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最有效的加压物质,其加压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还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血浆10~30ng/L(卧位)。 降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