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水、酒精等在物理学上所谓“理想液体”的粘滞性是不随流速改变的...
...血液粘滞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全血的粘滞度为水的粘滞度的4-5倍。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和缺氧。 2、低粘滞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粘滞性低于正常,形成低粘滞血征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压积降低...
...1、高血粘滞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感染性休克,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等。 2、低粘滞血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液粘滞性低于正常,形成低粘滞血征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压积降低,多见于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可能就在于白蛋白可使红细胞叠连(或聚集成其他形式有团粒)减少,而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则可促使叠连(或其他形式的聚集)增多,但其详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二)血液的粘滞性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
...毫米汞柱),导致血流减慢或中止。 (4)血管粗细。血管粗者,单位面积流出的血液就多,血流则快,反之流速较慢。 (5)献血员的情绪。采血时献血员高度紧张时,造成血管收缩,静脉塌陷,血流就慢。 (6)血液粘稠度。献血员献血前喝大量的水,在某一定时间...
...,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黄色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血液保持一定的比重(1.050~1.060)、PH(7.3~7.4)渗透压(313mosm)粘滞性和化学成分,以维持...
...某些药物可以帮助那些有血栓危险的病人,严重冠心病时,少量血小板聚集即可阻塞已变细的冠状动脉,阻断血流,引起心脏病发作。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滞性,防止血小板聚集造成的动脉阻塞。另一类药物,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而...
...大蒜:蒜是保健食物,它能带走有损心脏的胆固醇;蒜能降低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够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阻止血液的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每天至少吃1至3瓣大蒜,最好是未经加工或未除蒜味的大蒜,这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 海产品:能够降低...
...小儿Reimann综合征,小儿高黏稠综合症,小儿高黏血症,小儿高粘稠度综合征,小儿高粘滞综合征,小儿黏稠综合征,小儿粘滞性过高综合征,小儿紫癜性高球蛋白综合征 高黏稠综合征又称黏稠综合征、紫癜性高球蛋白综合征、Reimann综合征,是血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