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心血管病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是什么?对此,在21世纪心血管病防治战略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四大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这四大危险因素...
...,大豆蛋白可以完全满足(2岁以上)人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197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蛋白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的效果,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每天只要至少摄取25克以上大豆蛋白,就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因此,...
...炎炎夏日,对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心衰,危及健康和生命。1980年夏天,美国堪萨斯城遭受热浪袭击,导致因充血性心力衰数较平时猛增一倍以上。 为什么夏季易出现心衰呢?这是因为,在夏季,人体为了散发多余的热量,皮下...
...心血管病的基础用药。 阿司匹林又名为乙酰水杨酸和醋柳酸。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让体温恢复正常。 自从...
...10月1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当选为会长。从大会举行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看出,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医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中药防治心血管病的思路与...
...梅毒性心血管病(syphilitic cardiovascutar disease)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于晚期(第三期)累及心血管系统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包括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和心肌树胶...
...“就是心血管病”,作为一种临床的新理念正在国内外叫响。因为,当糖尿病患者和医生备加关注合并症对眼睛、肾脏的损害时,80%的糖尿病患者却可能因而死亡。 9月14日在京召开的“第13届长城国际学会议”暨“第二届亚太心胸肾学会年会”,多学科交叉...
...变化趋势研究;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适宜水平的前瞻性研究;心血管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 心血管病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武教授首先介绍了对心血管病发病、死亡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结果。该研究对12个1991~1999年资料完整的人群进行监测,共...
...死亡率为80%。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可短至1周。主动脉瘤破裂和压迫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两个最常见原因。手术治疗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预后还受其他器官梅毒病变的影响。当病人同时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预后不良。...
...梅毒性主动脉瘤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较常见的有下述几种类型: 1.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 梅毒性主动脉炎是梅毒性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中,80%以上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炎。其中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因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