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铜人当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该铜人为一位成年裸体男子,人物造型及佩带饰物具有鲜明的蒙族艺术风格,共有穴位538个,各穴位置与排列方法与汉医不同,体现了蒙医针灸的特色。 “蒙医铜人”图 “第十六绕廻庚辰年”1940铸造/高61cm 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藏 该铜人为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3.html

蒙医的针灸铜人_【中医宝典】

...蒙医的针灸疗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蒙古历史上也曾有过针灸铜人。 18世纪蒙古地区的满巴札仓曾用过针灸铜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还用过不少针灸铜人,但遗憾的是那些铜人在"文革"期间已散失。 现在仅有的铜人是由雍和宫邰大夫转赠的。座上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92.html

蒙医学文化遗产:针灸铜人_【中医宝典】

...蒙医的针灸疗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蒙古历史上也曾有过针灸铜人。 18世纪蒙古地区的满巴札仓曾用过针灸铜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还用过不少针灸铜人,但遗憾的是那些铜人在"文革"期间已散失。 现在仅有的铜人是由雍和宫邰大夫转赠的。座上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805.html

针灸铜人概述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铜人,包括“明正统铜人”、“明嘉靖铜人”、“清乾隆铜人”、“清光绪铜人”、“民国铜人”和“蒙医铜人”。除了展示其基本情况外,还可通过点击“更多”链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研究进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3.html

清光绪铜人清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清太医院在光绪二十八年改建新署时铸制了一具新铜人—清光绪铜人。该铜人由太医院苏秉钧、张庆云监制,铜人铸成后置于太医院“铜神殿”,1925年移交故宫。 清太医院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新署今北京市地安门外东大街时铸制了一具新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42.html

宋天圣铜人宋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宋天圣铜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于天圣五年医官院医官王惟一主持铸造,共两具,一具藏于医官院,一具藏于大相国寺,并且先后藏于元大都太医院三皇庙、明洪武初之内府。 宋天圣铜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于天圣五年1027医官院医官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2.html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图是在明太医院铜人图的基础上,靳贤增补了正侧人图和背侧人图、由赵文炳重刊而成。 该铜人图曾藏于山西平阳府官库,乾隆二年1737后下落不明。 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乾隆九年1744田重等人曾先后重刊赵文炳铜人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8.html

明正统铜人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痕迹,腹部有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形弹痕。这尊几经劫难,颠簸流离的铜人,似乎陈述着逃避不了被战火摧毁的无奈,又似乎诉说着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期待。 整体造型挺拔俊秀,比例协调、刻画细腻,代表了当时相当高的使用工艺铸造水平。 1外形特征 穴眼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9.html

清乾隆铜人清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乾隆十年,清政府下令奖励大型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编写人员每人一个小铜人。当时编纂的官员及医生共有80人之多。此具铜人系发给参编人员之一 ——福海的奖品。 乾隆十年1745,清政府下令奖励大型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编写人员每人一个小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44.html

蒙医的三根_民族中医蒙医_【中医宝典】

...素三秽、脉络、病因、辨证等。蒙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三根因素、七素三秽七素即:食之精华、面、肉、脂、骨、髓、精。三秽即:二便及汗液等构成。其中三根学说是蒙医理论基础的核心,并贯穿于蒙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蒙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87.html

共找到265,5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