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的活性、恢复其功能可治疗由于GK活性低下引起的糖尿病。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关于GK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其中以直接作用于GK变构位点的小分子活化剂研究较为活跃。 2001年,罗氏公司筛选出一个化合物,经过结构优化得到第一个GK小分子活化剂RO-...
...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毕竟治标不治本。能不能在人体内发起降低血糖浓度的“自救”行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小组,在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糖激酶构象变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率先破解了葡萄糖激酶的工作...
...迫在眉睫。葡萄糖激酶(GK)近些年来逐渐被科研人员所重视,以它为靶点来开发新的药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该靶点的小分子激活剂研究也非常活跃。 ■生物活性至关重要 葡萄糖激酶在控制血糖平衡和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调节胰岛素释放和促进肝脏...
...》上,ARIAD公司的科学家著文称:他们在动物试验中借助于该公司独有的药物设计模型通过小分子药物抑制Src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成功地控制了“骨质疏松症”的病情。 ARIAD公司研制的Src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再吸收而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
...(一)发病原因 糖尿病导致的血糖升高。 (二)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机制尚无最后定论。但实验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晶状体内存在糖代谢紊乱,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生化和病理基础。晶状体通过4个代谢通路利用葡萄糖。其中3...
...是什么使得一些类型的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美国圣·犹大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个现象背后的一个令人惊讶的研究结果为人们了解儿童所患的一种罕见的大脑退化疾病——泛酸激酶相关神经退化症(PKAN)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泛酸激酶的...
...葡萄糖-6-磷酸酶1008800磷酸果糖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1006463㈢肝细胞癌变原理关于细胞癌变的原理除了前述化学致癌物对于细胞的DNA的损伤之外,近10余年来随着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抗癌基因)研究的进展,人们更加注重肝癌的...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83年在研究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时,从外国文献中意外获知葡激酶有溶血栓功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葡激酶基因的克隆工作。1995年,中试产品送到了药监部门,并完成了所有临床前...
...中国药理学会会长杜冠华介绍,自现代医学发现人体内的某些蛋白质、核酸和离子通道等生物大分子是药物发生作用的“药靶”以来,它们在新药开发和药物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据介绍,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病等一些顽疾成因复杂,多个“药靶”构成了“靶场”,...
...甘油酸(2,3-DPG)积聚,而2,3-DPG是己糖激酶的抑制物。这样亦加剧PK缺乏引起的葡萄糖代谢量的减低,ATP生成量进一步减少使PK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加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