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以下简称为药肝)。本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斯崇文教授和于岩岩教授将向读者呈现“药肝”的诊治...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停用致药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是重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停用有关药物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及时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 ①葡醛内酯(肝泰乐,葡萄糖醛酸...
...有肝炎接触史或药物、毒物致肝损害史都可能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暴发性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量生产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既往无肝病史并在病后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疗程半个月左右。 (8)其他治疗:如三磷腺苷(ATP) 20mg、辅酶A 50U、细胞色素C 30mg溶于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必要时可酌情加用氯化钾、胰岛素。 (二)预后 一般来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如能及时...
...造影剂时为了避免或减轻肾损伤的药理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充分认识药物的肾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特别是现在新药品种繁多,临床医生对所用药物的成分、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其他药物合用情况往往缺乏了解,导致用药不当...
...作出综合诊断。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归纳如下: 1.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服药数月后才出现,少数的潜伏期可更长。 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 3.末梢血嗜酸细胞>0.6。 4.具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
...发病的特征性表现,病理变化也具有相应特点。肾脏损害多发生于使用药物之前。 3.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可疑的过敏药物合用史,有全身过敏表现,尿检可见无菌性白细胞尿,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3和(或)蛋白尿,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
...老年人药肝,老年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
...药物性肝硬化,重点在于预防,预防早期的药物性损伤,如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对已经存在的肝病或肾病患者,更应监测用药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对一度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度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药物性慢性活动肝炎或肝...
...等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 药物引起损害可分为可预测性(通常是剂量相关性)和非预测性(或特异体质,常与剂量无关)。可预测性损害可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到肝小叶某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