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铭_一、燮理气血阴阳 崇尚阴阳互求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在临床诊治中,善于运用祖国医学阴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他指出,辨证论治首当辨明阴阳,因为病因、脉证与药性皆有阴阳阴阳既明,则治之无讹。1.首辨阴阳,崇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辨证,审别阴阳是首要的环节。在论治方面,当考虑到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1.html

阴阳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生理方面:分析人体的生理机能。如《素问、生气通天》:「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2026.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在表、外、上 阴:在里、内、下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阳――表、实、热 阴――里、虚、寒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7.html

薄荷_《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汁发汗大解劳乏。《药性》云∶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新病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又主风气壅攻胸膈。...

http://qihuangzhishu.com/762/491.htm

中医心理之阴阳睡梦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阴阳睡梦是在“形神合一”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用阴阳学说阐述睡眠和梦幻机理的理论。 睡眠及与之相伴随而发生的梦,是人生活中重要的心理生理现象,它们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虚实变化的一种表现,寤寐的交替过程,就是卫阳之气由阳入阴及由阴出阳的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5.html

用药发明_《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药性阴阳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浓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合而言之,不可混用。分而言之,各有所能。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中清者,营养精神。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hunangbuyiyaoxingfu/877-5-5.html

阴阳_《石室秘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雷真君曰∶天地之道,不外阴阳,人身之病,又何能离阴阳也。内经阴阳,已无余义。然而止其细微,反未其大纲也。人身之阴阳,其最大者,无过气血,内经虽略言之,究未尝言其至大也。盖气血之至大者,在气之有余与血之不足。气有余,则阳旺而阴消;血...

http://qihuangzhishu.com/638/142.htm

《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自叙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 躯壳经络脏腑 表里上下 阴阳升降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 肾藏精 一脏一腑先绝 君火相火 卷上·脉 诊脉决死生 症脉轻重 脉症与病相反 卷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60/index.htm

用药发明_《珍珠囊补遗药性赋》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性阴阳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浓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合而言之,不可混用。分而言之,各有所能。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中清者,营养精神。浊...

http://qihuangzhishu.com/877/8.htm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在表、外、上 阴:在里、内、下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阳――表、实、热 阴――里、虚、寒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3.html

共找到96,1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