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穴。 4、脐部:包括脐及其四周。脐又名神阙或幽阙,正对腰部之命门,居腹部之正中,为脾胃中气之外候,且与命门气化相通连,故为之重要部位,反应正气之盛衰体质强弱最有意义,故查脐为中医重点之一。脐周为检查中焦疾病重要部位。 5、少腹: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0.html

中医切诊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包括脉、按两部分。在脉发展过程中,诊脉部位有三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切诊最常见为切脉,甚至成为中医特征形象,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变化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8.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脉经》,对脉理论作了较完整整理。迄今脉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4.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难经》对此有较详细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脉经》,对脉理论作了较完整整理。迄今脉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是寸口脉法。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单手诊脉是脉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用右手去诊病员左手之脉,相互交叉是诊脉之道。理由是诊脉部位在寸口,要避开高于寸口之障碍(即掌长肌、拇长屈肌健鞘、桡侧腕屈肌健鞘并合之处)。否则,会影响医生诊脉之指下灵感而发生错觉。因此,“单手诊脉”是当今脉里最大误区,而且情况非常普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不局限于腹部,还应包括胸部。 ●掌握部位、手法、患者体位等对经方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是切诊法一种,为切按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某些病理性反应征,即“证”一种诊断方法。正如清末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_【中医宝典】

...病之数脉类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虚脉类 反关脉、斜飞脉详细介绍 趺阳、太溪脉介绍 趺阳脉诊脉法 伏脉之单脉介绍 伏脉之相兼脉介绍 浮脉之单脉介绍 浮脉之相兼脉相关介绍 诊治方法 介绍 诊脉部位 革脉之单脉介绍 各种脉象程度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触诊、_【中医宝典】

...」 过去,对中医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对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牡蛎汤等证;又如心下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诊治方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包括胸胁等处诊察,有时也要检查腰背等部位。病人取仰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臂顺沿两胁肋伸展,或交叉放于胸前亦可。腹部放松,不能用力,并且要精神平静,等待医生检查。 这种休位检查后,再让病人弯曲膝关节,使腹肌弛缓,再做检查。两腿伸直便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8.html

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太溪以候肾气。 3.寸口诊法: 即目前广泛使用方法。由于寸关尺配属脏腑历代说法不一,目前临床常用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大。 脉方法和注意事项: 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共找到881,7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