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 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政党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10.6-13.3kPa(80-100mmHg)。...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的血液循环调节相配合。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影响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因素已在心血管反射中作了详述(见第四章)。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血管升压...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表现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图8-5)。离体肾实验观察到,当肾动脉的灌注压(相当于体内的平均动脉压)由2.7kPa(20mmHg)提高到10.7kPa(80mmHg)的过程中,肾血流量将随...
...对冠脉血流量进行调节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也支配冠脉血管平滑肌,但它们的调节作用是次要的。图4-29 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右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情况(1mmHg=0.133kPa)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
...舒张受损。Spilt说,虽然还没有预防老年痴呆的措施,但是“我们相信脑血流量降低(可由低血压引起)可加速发生痴呆的过程。因此预防低血压十分重要。” 研究人员还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低血流量是否可用于预测痴呆的发生。 ...
...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化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这对维持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体内各器官的血流量一般取决于器官组织的代谢活动,代谢活动愈强,耗氧愈多,血流量也就愈多。器官血流量主要通过对灌注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的调节而得到控制。除了前述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外,还有局部组织内的调节机制。在不同器官的血管,神经、...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段特别明显。其结果是器官的血流阻力增大,器官的血流量不致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即器官血流量能因此保持相对稳定。当器官血管的灌注压突然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即阻力血管舒张,血流量仍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肌源性的自身调节现象,在肾...
...左右,这对保护脑功能、防止脑并发症具有很大意义。2.心脏按压的作用 抢救时脑是否能受保护而不受到缺氧损害,取决于心脏按压能否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正常时尽管心输出量及血压有变化,但通过脑血管口径变化的调节,脑血流量几乎是恒定的。脑血管口径的...
...杵状指(趾)。肺血流量增多的病例,紫绀程度减轻,但常有气急、呼吸快速,易发作肺部感染,常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