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断疾病预后轻重吉凶上,医界有“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的俗谚。所谓脉病人病,简单地说,脉病就是脉象的异常变化,即病脉;人病乃机体发病后的症候表现,即症状。 最早谈到脉病人病问题的是《难经》,廿一难说:“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日生,脉...
...台而已,有矛盾时,亦是以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等等为课题做文章。这与《内经》、仲景将病脉证治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辨证,有方法原则上的不同,使脉诊趋于僵化。至明清时才有一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强调通过综合脉证以辨病机,并做了新的探索,但不够自觉,...
...不符;脉病人不病,病脉不病等等。对于这些必要时都应作深人的分析认识,例如脉证不符不能单纯的以宜不宜、生死等对待;脉病人病问题亦不能单纯的以《难经·第二十一难》的“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日死,何谓也?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
...嘱咐主管医生加针双侧昆仑穴及攒竹穴,其余治疗不变。随后,患者症状立刻缓解。 这是为什么?周达君解释,中医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体观念,脉诊的精妙之处也在于对患者整体状况的把握。这位病人虽然病在肩,但脉诊提示其病情是“足太阳膀胱经不利”。于是在...
...的能量储备足以应付卧床时期暂时的能量供给不足。因此,临床病人的能量补充问题,在那些年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就导致疾病向坏的方面发展,或者延长病后恢复,有的甚至贻误救治。1.5.1 体重的维持临床病人体重减轻是最普遍的,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脉微弱数的,是邪退正复,腹泻将要停止,此时,虽有发热,也没有危险。 腹泻不消化食物,脉象沉而迟,病人面部微发潮红,体表轻度发热,这是下焦阳虚阴盛,虚阳上浮。如果病人四肢厥冷轻的,则阳虽虚而不甚,阳与阴争,就一定会出现眩晕昏冒、随之汗出而病解...
...脉微弱数的,是邪退正复,腹泻将要停止,此时,虽有发热,也没有危险。 腹泻不消化食物,脉象沉而迟,病人面部微发潮红,体表轻度发热,这是下焦阳虚阴盛,虚阳上浮。如果病人四肢厥冷轻的,则阳虽虚而不甚,阳与阴争,就一定会出现眩晕昏冒、随之汗出而病解...
...诊断学上下工夫,可以不用仪器尽量不用仪器,有很多的病是不用仪器也能够明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何必再增加患者的费用呢?人体生了病(中医讲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出了问题),病人应最先知道,大夫们则是通过患者与健康人不同生理表现来诊病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
...认识和治疗,使不平衡归于平衡,这就有一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问题,有特殊亦有一般,所以平满是相对的。在更多的情况下其目的是寻找具体的病、具体的病人的平衡,灵活性、具体分析对待是更为重要的。 在这里病机是一个关键,在满理的原则下其变动趋势...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脉,又写做“脈”,小篆作脉,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脉诊,将脉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