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③做为一个次要的因素,由于小静脉也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对血压的升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图2-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实验证据。此外,颗粒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如循环血量减少)能引致肾素的释放量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可直接刺激颗粒细胞,促使肾素释放增加。1.血管紧张素Ⅱ对尿生成的调节包括:①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可调节远...
...还可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Ⅱ的1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失血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加强,并对循环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的肾内定位 如前提及,肾素由肾小球旁器中细胞形成。业已证明,内源性肾素分泌和肾小球旁器颗粒细胞出现颗粒程度有密切关系,即高度肾素分泌时,颗粒化程度也高,反之,颗粒化减低,甚至呈无颗粒状态。目前已知一些因素可以...
...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而来,因此可反映肾素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 血浆:11~88ng/L。 降低: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
...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而来,因此可反映肾素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 降低: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激素合成缺陷等...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作用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最有效的加压物质,其加压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还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血浆10~30ng/L(卧位)。 降低...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作用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最有效的加压物质,其加压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还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降低: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晚期...
...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的分泌。是肾素-醛固酮系统及缓激肽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的测定常用于结节病的诊断和活动性诊断。 正常平均值:(33.3±10.2)U/ml。 该项化验适用于活动性结节病的诊断以及结节病激素治疗疗效的...
...肾素-醛固酮系统及缓激肽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的测定常用于结节病的诊断和活动性诊断。 该项化验适用于活动性结节病的诊断以及结节病激素治疗疗效的评判。 1.ACE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节病,阳性率在75%~88.2%之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