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证虚实与体液免疫状态相关_【中医宝典】

...“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中医学将热证分为虚实两类。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刘亚梅从免疫学角度出发,通过测定27例实热证和35例虚热证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补体水平,揭示了两者的免疫学本质:实热证以免疫功能亢进为主,虚热证以免疫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669.html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寒证与热证虽然有着阴阳盛衰的本质区别,但又互相联系,它们既可以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证候,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在疾病的危重阶段,还可出现假象。 1.寒热错杂 寒证和热证同时并存,称为寒热错杂。临床上所见上热下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62.html

热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证见色黑、牙齿枯槁、身热如蒸。《素问·痿论》:“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有虚实之分,参见实热、肾虚热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564.htm

什么是小肠实热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小肠实热证,是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的小肠里热炽盛表现的证候,以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灼痛为审证要点。 【概念】小肠实热证,是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的小肠里热炽盛表现的证候,以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灼痛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渴喜冷饮,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41.html

热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肾经邪热炽盛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实热也。”“病苦痹,身热心痛,脊胁相引痛,足逆热烦,名曰...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559.htm

热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阴虚阳亢而致。根据热证的病因与病位的不同,亦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外感热邪或热邪入里,便有表热、里热之别。里热中,有实热之邪入侵或自身虚弱造成,则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http://qihuangzhishu.com/92/41.htm

热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八纲之一。外感或内伤所致的热性证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热证有表热证、里热证、虚热证、寒热证之分。详见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326.htm

寒证和热证的关系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寒证和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征化寒。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92/43.htm

实证之源流考_【中医宝典】

...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素问‘脉要精微论》),搏坚而长是脉象坚实有力且长的表现,多见于实热证,高士宗注:脉搏坚而长,则邪实于。 《医学衷中参西录·篇》载有以清汤治疗热证的病案,并强调以脉象作为诊断依据。“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4.html

表里俱热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表热、里热症状同时存在。由表证未解,邪热入里,或原有里热,又感温邪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详见表热证、里...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73.htm

共找到56,5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