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近一项研究发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种新机理。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决致病菌耐药性的问题。 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很多抗生素药物都会使细菌面临氧化“压力”,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他们的新实验发现,...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教授于晓方领导的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艾滋病发病的新机理,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一组使HIV(艾滋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人体细胞内大量复制的蛋白,...
...但其致病的详细机理还不清楚。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个叫做HNF4的转录因子控制着约半数胰腺肝脏所需的全部基因。这说明没有HNF4,这些器官就无法正常行使功能,因此该基因与糖尿病的关联也就尤为密切,因为胰腺负责分泌胰岛素,而糖尿病主要是由于...
...疗效相当。 Singh等研究疑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接受3天短疗程或常规10~21天抗菌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短疗程治疗与长疗程临床效果相似,而发生耐药菌二重感染者较少。Ibrahim等在ICU中采用药师指导下的治疗方案,使VAP的...
...据推测,MRSA菌株的耐药机制可能在于其内在的细胞壁合成亢进。研究发现:该菌株的细胞壁比同类菌株厚1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较正常的高3倍,胞间质前体产量也增加3倍,这三个特点造成该菌株对万古霉素的耐受力增加。 ■VRE的流行情况 ...
...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显示,耐药基因是决定耐药性的关键因素,而耐药的产生和泛滥程度则随地区、医疗单位和时间不同,这一现象产生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某一抗生素用量及其变化与细菌对该药耐药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对该院1994~...
...科学家几年前发现,幽门螺旋可导致胃溃疡和胃癌。为什么世界上约一半人口染有这种细菌,但只有一部分人发展成胃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从免疫和基因角度找到了原因。 国家癌症研究所伊马德·伊尔奥马尔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胃癌是人体免疫系统...
...大环内酯耐药菌株的比例从1994年的16%增加到1999年的32%。” 研究人员发现,99%的大环内酯耐药菌株存在mefE或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AM。在6年的监测中,ermAM血清型在细菌分离株出现率比较稳定,而mefE的出现率从1994...
...首次提出从生长信号传导角度探讨三苯氧胺的耐药机理。他们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三苯氧胺耐药细胞系MCF-7/TAMR,以此模仿临床中三苯氧胺耐药的发展。研究首次发现,其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传导的生长信号与三苯氧胺耐药密切相关。...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虽然抗生素研制不断推陈出新,但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耐药细菌的抗生素选择与使用显得更为重要。以下介绍一些耐药细菌及其抗生素选择: 青霉素耐药肺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