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弦滑数。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清窍失养。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3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炙桃仁承气汤通泻实热,祛瘀凝,化痰浊,驱除下焦蓄血,消除上半身的充血和郁血,引血下行以消除眩晕,头痛,脑胀,使诸...
...实质的认识要灵活地运用经方必须先明白六经的本质,胡希恕先生学宗仲景,深受王祥徵影响,兼采汤本求真之论,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然...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 陈某某...
...虚实错杂,应急则治其标,可用下法;缓则治其本,以扶正固本法调养。 例三为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症见心悸怔忡,心痛彻背,畏寒肢冷,苔薄黄,脉结代,两肺有湿罗音,心率125次/分,心电图示ST-T段改变、心房纤颤、心律不齐。已用西药...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俗话说:“经方不传之秘在于量”,“古方之妙,全在药量”。在使用经方时,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是提升中医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危重疑难病症的辨治,应用经方时,药物的剂量一定要与...
...古代称之为哕,《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胃气逆为哕为恐。”《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则把哕分为寒呃、虚热呃、实热呃三种。此分类法,对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临证用经方治呃逆,往往可收良效。 大黄甘草合左金(丸)汤证案 ...
...用药独特。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病。杨牧祥认为,本病多由气血...
...感染性炎症”,西药疗效较差,而中医辨治的优势非常明显。由于病机不同,遣方用药亦截然不同。 案1主要为实热证,证属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热盛津伤。所以主方用大柴胡汤,于清泄郁热,宣展枢机之中,兼以通下里实,双解少阳、阳明之邪。合以《景岳全书》玉女煎...
...若按病情由浅及深传递,则其次序应该为太阳-少阳-阳明。这说明,《内经》的三阴三阳排序并不是指病位的浅深,而是指经络的传变。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是经方的发展历史决定的 《伤寒论》主要内容来源于《汤液经法》(又称《伊尹汤液经》),现今已形成...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 经方的方证名,反映了经方方证的对应关系,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其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