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证必“求于本” 经方治疗有病原疗法、对症疗法、证候疗法、协助自然疗能之法四种(《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都有其临床价值。但其核心、或者说终极目标应该在于“察机用药”。只有这样才可能如张锡纯般因证、因时用活经方,才可能做到临证不惑,才...
...用方,这与中医临床核心之“察机用药”显然不同,并认为这也正是“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将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研究重点,但至今未有重大突破”的深层原因所在。笔者甚有同感。 “方证对应”之“证”实为症状 《汉语大字典》释“症”曰:“病象。有时也泛指疾病。...
...用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
...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延误病情,因为对急危重症,只有重剂才能起沉疴,挽狂澜于顷刻。该用轻量时反而滥用重量,会适得其反。 所以,笔者认为,应用经方的用药定量原则是: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参考经方法,结合个体定。也就是说用药剂量的厘定,一是要依据...
...开的是100克的附子,真正吃到肚子里的却不是100克了。所以,对于急危重症,在辨六经方证精准的基础上,可以给予适当的大剂量,同时要采取正确的给药方式,如小剂量频服,中病即止,可以收到优于一般剂量的治疗效果。 经方用药不排斥大剂量,经方用药...
...先天、后天)两本,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用六经之纲统病,穷其变则有法可依;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以伤寒经方辨治,尽其精必圆机活法。”赫然显示在《经方活用心法》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既是该书的灵魂,也是作者对自己学术研究经验...
...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但如果忽略患者的其他症状,如咽痛、吐黄痰、口干渴欲饮等阳明病,恶寒、汗出、低热等太阳病,腹泻、腹痛、腹部怕冷等太阴病,而仅仅用半夏厚朴汤是不行的,必须重视患者的整体状况,把握经方的整体观念,予以随证加减治疗。 有些...
...,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显示了经方以八纲为基础理论,叙述症状用八纲,用药理念用八纲。分析《伤寒论》、《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症状及用药依据,所用理论俱是八纲。值得注意的是,从《伤寒论》许多方证看,其辨证主用八纲外,还兼用了痰饮...
...兴趣。我的《防己汤、续命汤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这让我反思经方的教育,中医人才培养应如何进行?为何毫无中医临床基础的人易于入门,那些有多年临床经验得人反难以接受经方。 我学习经方最深刻的体会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
...经方派指立方用药的法度比较严谨的一派医家。 【经方派】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载有经方十一家,内容包括痹、疝、瘅、风寒热、狂癫、金疮、食禁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些汉代以前的临床医学着作。后世医家称《伤寒论》、《金匮要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