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核心用药——张锡纯经方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用药,方、证必“求于本” 经方治疗有病原疗法、对症疗法、证候疗法、协助自然疗能之法四种(《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都有其临床价值。但其核心、或者说终极目标应该在于“用药”。只有这样才可能如张锡纯般因证、因时用活经方,才可能做到临证不惑,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11.html

临证更应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这与中医临床核心之“用药”显然不同,并认为这也正是“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将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研究重点,但至今未有重大突破”深层原因所在。笔者甚有同感。 “方证对应”之“证”实为症状 《汉语大字典》释“症”曰:“病象。有时也泛指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者,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形成,《汉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经方治重症 药量须适宜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到应有作用,从而延误病情,因为对急危重症,只有重剂才能起沉疴,挽狂澜于顷刻。该轻量时反而滥用重量,会适得其反。 所以,笔者认为,应用经方用药定量原则用药兵,药量必依证。参考经方法,结合个体定。也就是说用药剂量厘定,一要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49.html

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开100克附子,真正吃到肚子里却不是100克了。所以,对于急危重症,在辨六经方证精准基础上,可以给予适当大剂量,同时要采取正确给药方式,如小剂量频服,中病即止,可以收到优于一般剂量治疗效果。 经方用药不排斥大剂量,经方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法到活时即灵——毛进军《经方活用心法》杂议_【中医宝典】

...先天、后天)两本,据合方,药参神农”。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六经之纲统病,穷其变则有法可依;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以伤寒经方辨治,尽其精必圆活法。”赫然显示在《经方活用心法》封面上这两句话,既是该书灵魂,也作者对自己学术研究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74.html

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治疗。但如果忽略患者其他症状,如咽痛、吐黄痰、口干渴欲饮等阳明病,恶寒、汗出、低热等太阳病,腹泻、腹痛、腹部怕冷等太阴病,而仅仅半夏厚朴汤不行,必须重视患者整体状况,把握经方整体观念,予以随证加减治疗。 有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症状反应经方辨证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见于外,所独失也。”显示了经方以八纲为基础理论,叙述症状八纲,用药理念八纲。分析《伤寒论》、《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症状及用药依据,所用理论俱八纲。值得注意,从《伤寒论》许多方证看,其辨证主八纲外,还兼用了痰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经方之路_【中医宝典】

...兴趣。我《防己汤、续命汤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这让我反思经方教育,中医人才培养应如何进行?为何毫无中医临床基础人易于入门,那些有多年临床经验得人反难以接受经方。 我学习经方最深刻体会要有正确方法,良好心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8.html

经方派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经方派指立方用药法度比较严谨一派医家。 【经方派】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载有经方十一家,内容包括痹、疝、瘅、风寒热、狂癫、金疮、食禁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治疗方法,一些汉代以前临床医学着作。后世医家称《伤寒论》、《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6.html

共找到1,001,2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