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产后不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湿邪。服药14剂,全身不适4月的症状消失。 患者病起于小产后。张景岳论“下胎断产本非仁者之事,然亦有不得已而为之者”。古人用药以水银、虻虫、水蛭之属;现代人多用手术、西药来终止妊娠。凡此诸法,不惟伤胎,且伤母矣。产后,最易损伤母体的冲、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982.html

经方重症 药量须适宜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俗话说:“经方不传之秘在于量”,“古方之妙,全在药量”。在使用经方时,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是提升中医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危重疑难病症的辨,应用经方时,药物的剂量一定要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49.html

中医助产妇调理产后不适_孕产期保健_【中医宝典】

...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体虚 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

http://zhongyibaodian.com/nvxingbaojian/a1150.html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细玩而熟记之。” 经方的方证名,反映了经方方证的对应关系,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其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法”的规范对“经方”加以指导,然后施用,才能使人步入坦途。 举例而言,《伤寒论》第一张方子是桂枝汤。仲景在“方后注”特别提出了发汗的原则性和方法论。“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经方治疗的核心是察机用药——张锡纯用经方的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答案是不能。张氏明言“宜因时、因地、因人细为斟酌”。 发机先,青龙后从龙汤 针对病机用药,不仅体现在“临证察机”上,而且可以“发机先”,这是“对症状体征用药”所无可比拟的。中医历来有“未病、欲病、已病”之说,皆是围绕病机而非症状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11.html

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医师,用经方效果不好,便谓“古方不能今病”、“汉代人的体质与今人有别,且环境气候也变化了,不能用汉代的方治疗今人之病”等等,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经方的内涵。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都是不对的,而应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关于这一点,张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中医科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其成书标志着经方理论体系的建立。其书确立的六经方证辨证体系,一直沿用至今。但因时代久远,其剂量折算问题一直未有明确结论。近来随着扶阳派重用温药扶阳理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经方喘效快捷 方证辨识是关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学功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师承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他专注于经方研究,善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我在跟随冯世纶教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480.html

我的经方之路_【中医宝典】

...我的经方之路 我自八四年进入安徽中医学院,一直酷爱中医,特别于经方由最初的课堂学习到临床实践,再由进修提高反复探求,共经历三个不同的时期.现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如下,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 初学困惑期 因受家父影响,我一直对经方有着浓厚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8.html

共找到260,9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