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7日 Ann Emerg Med. 2007 Sep;50(3):289-91. ...
...一、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血管内或血管外)。①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骤,如见于输不合型血。短期大量溶血可有明显的寒战,随后高热,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等。患者面色苍白和明显黄疸。这是由于...
...有报道似急腹症者。少数前驱症状为呼吸道感染症状,约占10%~15%。前驱期约持续3~16天(平均7天)。无胃肠炎前驱症状者死亡率明显较高。 前驱期后经过数日或数周间歇期,随即急性起病,数小时内即有严重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出血...
...兼有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者,或有血红蛋白尿及其它血管内溶血者,即可考虑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但必须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如有肝损害者,同时可伴发肝细胞黄疸而有些病例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有时不易截然区分。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常...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的病因未明,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感染、遗传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及其他一些因素。农村较城市多见。以晚春及初夏季为高峰,多为散发病例。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婴儿期急性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特点是微血管性溶血性...
...各种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样,但有其共同之处。患儿皮肤、口唇、眼结膜、耳垂、手掌及指甲床苍白,感疲倦,肌肉无力。可有黄疸、气喘、心律加快、食欲不振、头昏、怕冷等症。 1.急性溶血性贫血 一般为血管内溶血,这种溶血发生在...
...Chaplin(1973)曾有妊娠并发原因不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报道。异常抗体产生的原因现在仍不清楚,贫血可能是由于有活力的自身抗体(80%~90%),无活力抗体或结合抗体引起。这种贫血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免疫性溶血及继发性2大类,后者包括...
...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阳性,常在用药后1~2天发生,血浆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在红细胞膜上非特异性吸附,但尚无溶血的病例报道。严格地说,此型不属于药物引起的免疫型溶血性贫血。见表1。...
...时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会变性,使膜弹性及变形性减低,因而红细胞易于破坏。但在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温度达46℃时即可发生上述变化。烧伤患者血浆脂质的变化也可能与溶血有关。据文献报道,烧伤休克期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加,红细胞膜乙醇胺磷脂(PE)...
...溶血尿毒综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国内报道仅数十例,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曾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