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秦菽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川谷。《名医》曰:生太山及秦岭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实。案《说文》云:菽,菽萯.莍菽榝实莍裹如裘者,榝似茱萸,出淮南。《广雅》云:榝(木卡...
...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川谷。《名医》曰:生太山及秦岭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实。案《说文》云:菽,菽萯.莍菽榝实莍裹如裘者,榝似茱萸,出淮南。《广雅》云:榝(木卡),茱萸也。北山经...
...豆类的总称 [beans]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
...《唐韻》《韻會》𠀤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
...国语辞典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采菽,刺幽王也。」或以為諸侯朝見天子,詩人作此以頌美之。首章二句為:「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菽,大豆。...
...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式竹切 (尗) 豆也。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此以漢時語釋古語也。戰國策。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史記豆作菽。尗象豆生之形也。尗象各本作象尗。誤。今正。重言尗者、著其形也。豆之生...
...国语辞典 穀類及豆類植物。 明.張爾岐.辨志:「志之定於心也,如種之播於地也:種粱菽則粱菽矣,種烏附則烏附矣。」...
...国语辞典 豆與水。比喻粗劣清淡的飲食。 宋.蘇軾.送程建用詩:「辛勤守一經,菽水賢五鼎。」 宋.樓鑰.送制帥林和叔歸詩:「公去我亦隱,菽水翻綵袖。」...
...国语辞典 拌有雜糧的粗食。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菽,軍無見糧。」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国语辞典 草和豆。指飼養牲畜的草料。 魏書.卷四十七.盧玄傳:「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宋.陳造.車堰牛詩:「君看廟前牲,被繡飽芻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