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证力作——实录述评_【中医宝典】

...仲景经,还包括后世诸多医家经典名方,对我们学习、研究方证提供了极好参考与借鉴,而对方证系统深化和提炼有望为中医临床规范用用药提供借鉴,进而保证疗效稳定和可重复。如果说陶教授临证本草是其研究药证力作,那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736.html

实录读后_【中医宝典】

...选案,都实实在在地考验着编写者眼光。 第二个与众不同是,本书是建立在前期科研课题基础上,可以说是科研工作继续或进一步展开。如果从更广视野来看,实录就是“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二期工程”。没有前期铺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375.html

方证相对是辨证论治典范——兼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寒在骨髓也……”此外,脉滑按之无力,此濒湖脉学所谓“滑脉为阳元气衰”之象;舌体胖、质润、苔腻均为阳虚寒湿,其舌苔罩黄可断为虚热之象。总之,病机为阳虚水泛而发热,真武汤为对之。服药剂,即汗出热退,体温渐趋正常,诸症遂减。 以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269.html

方证是辨证尖端——论“方证对应”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四诊可以说辨六经、辨方证是正确,但治疗无效,是因附子用量不足,即虚实不对应,不能恰好适应病情,即未达到方证对应,当附子用至30克,恰好与病情相合,即达到方证对应,故使病愈。 类似在临床屡见不鲜,实际历代前辈有深刻体会,此在伤寒论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五_字书_【文学360】

... 2227、::二百也。凡之属皆从。读若秘。 2228、:奭:盛也。从大从亦声。此燕召公名。读若郝。史篇名丑。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359.html

我国最大方书——普济_【中医宝典】

...我国最大方书——普济 也许你去看过中医。医生经过问诊、搭脉、看舌苔,作了一番辨证论治之后,开出张处方,你就拿了这张处方到中药店去配药。这方子上也许只有种药,那叫单方;如果有几种或几十种药,那叫复方。中医开方子,早在3000...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7.html

准确辨方证 活用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仲景,伤寒论在第317条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条文中说“病皆与相应者,乃服之”,已经点出了“方证相应”主旨,那就是所辨病证与某方相符合,即为某方应用指征,就可以服用某方。后世不少医家在学习应用伤寒论时,对于经方辨方证相应多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症状“症”,伤寒论六经提纲辨六经病脉证并“证”也是指“症”,为了避免与中医基础理论所说“证”与“辨证”概念混为一谈,还建议将伤寒学界所谓方证”改称为“症”,且“辨症论治”体系概念,也统一用“症”,而不用“证”。 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是半表半里之部位……少阳为半表半里理论是不正确”(冯世纶经临床带教实录)。应当说明是,伤寒论三阳三阴排位次序,先太阳,次阳明,后少阳,亦反映了这认识过程。对少阳病争论多,对厥阴病争论尤多,正是说明人们仍在进一步探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13.html

方证对应中证之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少阳证禁汗禁吐禁下而只宜和解,顾阳气,护津液等。 但是历史上也有学者对上述研习思路持有不同观点。清代柯琴、徐灵胎等医家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力倡方证对应,主张伤寒论研究改以往以经解经、随文敷衍之风,别开生面,医学风气为之一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54.html

共找到1,117,5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