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或肝郁脾虚;滑数脉多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洪数脉主气分热盛等等。 总之,每种脉象均通过脉位、脉率、脉形、脉势、脉律体现出来,并因某一方面突出异常而命名。诊脉时必须综合考察其变化,从而确认相兼脉象及主病,以正确地认识疾病。 2.真脏脉 真...
...病人的脉象经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相兼出现。凡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相兼为患,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形势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为无胃气的真脏脉。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证,痰饮等。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弦为肝脉。寒热诸邪、痰饮内蓄、七情不遂、疼痛等原因,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经脉拘急,血气敛束不伸,以致鼓搏壅迫,脉来劲急而弦。阴寒为病,脉多弦紧;阳热所伤,脉...
...头痛、血虚数涩;痿病肺虚,脉多微缓;五疽实热,涩徽属虚;肠痈实热,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诊家枢要》:“浮而微者阳不足,必身恶寒,沉而微者阴不足、主脏寒下利。” 《医学人门》:“微浮呕逆分内外,微沉自利汗有无,微弱少气而无色,男精女带而焦枯...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阳,故真脏之...
...真脏脉为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真脏脉】 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五脏的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该脏精气衰竭,胃气将绝,而各显现出特别的脉象,但均没有“胃、神、根”的脉气,尤其没有从容和缓之象。其中,肝的真脏脉弦硬劲急,脉体的紧张度很高,切按...
...即为复合脉,为沉、实、大、长相兼面成。故沉牢为痼冷,阴寒之邪遏伏用气,尚可见迟象。牢脉之脉势实大,其主证有血分症积,故牢大之脒,主蓄血在中,牢实之脉,主症积郁结。牢长之脉见于尺部,为寒湿阴邪犯于下,伤其肾中阳气,故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痼。牢数之...
...迟而兼浮为表寒,兼沉主里寒,兼涩血寒,兼弦胃寒,兼细小,气虚血少,兼实,内有郁热或积滞。”迟脉与它脉相兼主病,如上表所示,各家均言浮迟主表寒,沉迟主里寒。惟张景岳言:“浮迟主内气虚,沉迟主表气虚。”是否为传抄之误?!否,这是因为景岳认为“沉...
...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五脏的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该脏精气衰竭,胃气将绝,而各显现出特别的脉象,但均没有“胃、神、根”的脉气,尤其没有从容和缓之象。其中,肝的真脏脉弦硬劲急,脉体的紧张度很高,切按下去像触刀刃般绷紧;心的真脏脉坚硬而搏手;...
...中焦也,上出缺盆上项,故脾胃中痛引肩项也。脾主身肉,故脾胃病,身热脱肉破□者也。□,其涢反。前之病状,真脏未见,十月已上而死。真脏脉见,十月内死,良以脾胃受于谷气,故至十月而死也。平按:《甲乙》“身热”作“痛热”;“真脏”下有“脉”字。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