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以补。子和论疝多从劳内得之,然并补法。愚谓寒从外入者,其病多实。寒从内生者,其病多虚。设不能辨而概与散法,难免虚虚之咎矣。余采当归、萸肉等方,以补子和之未备。且遵仲景之旧法也。《和剂》胡卢巴丸 ...
...,治以麻黄汤原方加附子细辛,加强发表之力。麻黄18g,桂枝12g,杏仁12,甘草6g,制附子9g,细辛6g,5服。嘱久煎120分钟以上,第一服分3服,隔两小时服一次,药后温覆,得汗则停后服。若无效,第2服,分2服,隔1小时服一次,得汗则停后...
...尔雅》。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 割 [cut] 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为哑。——《新书》 调节;调和 [adjust] 家之所有为剂。——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调剂;剂和(调药;调和);剂救(调和弥补);剂调(调节) 古代买卖...
...棒剂为外科使用的棒状固体制剂。 棒剂:棒剂为外科使用的棒状固体制剂。是将药物制成小的棒状直接施用于皮肤或粘膜上,以起腐蚀、收敛等作用。通常用于眼科较多。 线剂:线剂,是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化气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 线剂在...
...标题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附录序号附录Ⅰ内容全文 O.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流浸膏剂 流浸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除...
...加醋艾。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药,所以和中止痛,苍朮厚朴,平胃土而祛湿,陈皮半夏,行逆气而除痰,芎归薑芷,入血分而祛寒湿,枳壳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热,茯苓泻热利水,宁心益脾,所以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
...凡麻仁、阿胶膏润之属,皆润剂也。养血,则当归、地黄之属;生津,则麦门冬、栝蒌根之属;益精,则苁蓉、枸杞之属。若但以石英为润药则偏矣,古人以服石为滋补故尔。刘完素曰︰制方之体,欲成七方、十剂之用者,必本于气味也。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
...陈远公曰∶缪仲醇因陶隐居十剂中增入寒热二剂,辟其虚寒虚热之不可用也,另增入升降二剂。虽亦有见,而终非至当不移之法。夫升即宣之义,降即泻之义也。况通之中未尝无升,通则气自升矣;补之中未尝无升,补则气自升矣。推而轻重滑涩燥湿,无不有升之义在也...
...也。以十全大补加附子一剂,遂食粥三四匙,崩血渐减。日服八味丸,始得全愈。大尹王天成之内,久患崩,自服四物凉血之剂,或作或辍。因怒发热,其血不止,服前药不应,乃主降火,更加腹胁大痛,手足俱冷。余曰∶此脾胃虚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汤,体热痛止;又...
...陈远公曰∶十剂之后,陶隐居增入寒热二剂。虽亦有见,缪仲醇辟寒有时不可以治热,热有时不可以治寒,以热有阴虚而寒有阳虚之异也。此论更超出陶隐居,但未尝言寒热二剂之宜删也。后人偏信陶隐居妄自增寒热二剂,又多岐路之趋,不知寒热之病甚多,何症非寒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