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脉诀》:“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胀胃空虚,尺部见之风人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脉经》:“寸口脉...
...多于单脉的。对于兼脉首先是要在对单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单脉的性质,脉形、界限都非常清楚亦即掌握了可靠的指标、在指感技术方面确能掌握无误的条件下,才能对兼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 兼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某些性质相反的脉象不能形成兼脉,如浮与沉、...
...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 寸口脉脏腑分属的渊源 代脉之单脉介绍 动脉系统介绍 动脉之单脉介绍 动脉之相兼脉介绍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沉脉类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迟脉类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浮脉类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实脉类 二十八脉及主...
...濡脉见于浮分多阳虚;见于沉分多阴虚。《脉如》说:“濡在浮分,濡脉之软弱,从小而渐至无力也,气虽不充,血犹末败。“又《脉诀汇辨》论濡脉主病说:“按浮主气分,浮取之而得者,气犹未败;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如无,此精血衰败,……又主四体骨蒸,盖因肾气...
...为半产崩喽、为胀满、为中风、为感湿。” 《脉简补义》:“浮大弦急,则为革脉。坚实者,脉体之实,血分之象,宜在沉分。空虚者,脉体之虚,气分之象,宜在浮分。革脉则实反在上,空反在下,其空固血虚也,其实非血实,亦非气实,乃阴寒凝结,自成形体,阻塞...
...寸阴尺,上下同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徐不疾,不微不弱,和缓有力,鼓指有神,此乃有胃气雍容和缓之缓脉也。又有缓迟之缓,缓纵之缓,是皆有病之脉,非真缓脉也。”徐灵胎更说:“按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
...等。虚有营卫、气血、阴阳之不足。《崔氏四言举要》说:“沉而无力气郁。竹于义欠妥。因阳气郁而不申,故脉象重在沉而不浮,至于气虚者,则脉而当以无力为主。若气部脉见无力,则与气虚者无力乏脉,又当何以分别?而且气郁与气虚二者有邪实与正虚之分,气郁为...
...,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浮洪大者,伤寒。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浮而细滑,伤饮。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浮滑疾紧者,以舍百病久易愈。” 《千金方》:“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徽而涩,故知有谷气缩食。关上...
...;左关脉弱,木桔筋挛;右关脉弱,水谷成疴;左足脉弱,涸流可徵;右尺脉弱,阳衰可验。” 《三指掸》:“弱脉按本柔,柔沉不是浮,形枯精日减,急活可全廖。” 《脉如》:“弱为_阳气衰微之候,脉弱无阳必无实热之理,只宜辨析真阳之虚与胃气之虚。血痹...
...而脉按之反见浮散,是先天之根本已绝,如伤寒咳逆上气,脉见散象必死。” 《脉简补义》:“散脉盖虚甚而四散者也。散脉乃阴虚而阳无所恋。” 《脉学阐微》:“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不能维阳,形成阴阳离决之候,为一种病势危笃不易治疗之险证。在心脏病垂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