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文化的融合及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西医科学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重在针对病原、形态和异常功能的对症治疗。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治病求本。比如原发性高血压病,西医限于对症降压...
...又有多少人首选西医看病?如果心里笃信中医,且看病时非中医不看(至少首选中医),这种人就是真正的中医信仰者,或者说真正的民族文化信仰者,他认定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身体力行,当然也不容别人指摘。如果嘴巴上说中医如何的好,而且不容别人指摘,实际看病...
...事业发展”,这是有重大意义的。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遭遇到什么经历,它具有什么新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及中医的未来发展?今天,我们请著名的张其成教授以“中医文化的...
...中医的西医化,试图用西医方法和西医的思路彻底取代中医,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医持续的“去中医化”。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对于中医,大多数人认为只是治病救人而已。其实不然,中医除了为人治病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
...厚重的文化烙印决定了每一种医学最“骨子里”的内涵,所谓中西医的区别,本质则是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指南》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建设、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和要求,并提炼了...
...挑战。许多现状都亟待改变。如把中医学院列入理工科院校,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均不适合中医的传授。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系统,符码体系和阐释模式。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两种不同...
...就要走向“硬”。这当然不是文化对科学的服从,是需要文化软实力体现出实力,产生硬效果。 在微观的具体案例上,中医的“有用”是毋庸置疑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整体观的中医,治病时,把人看做一个整体,这本身和西医的思维是不同的。做到这样的“文化...
...面临的挑战。许多现状都亟待改变。如把中医学院列入理工科院校,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均不适合中医的传授。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系统,符码体系和阐释模式。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两种...
...的砒霜,尝一次就可能命归西天,而且,单是数百种中药的归经、配伍和用量,就是用现代正交设计方法,恐怕几辈子也做不完。同样,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千古经方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化裁而来,而决不是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从上述可知,中国自有自己的文化...
...和神奇疗效,在无奈中看到了些许希望,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走进中国、走进中医。 失落的文化 失语的中医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是坎坷的,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随着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