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千金方》:寸口洪大,胸胁满。 《脉经》:“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 《千金方》:“寸口洪大,胸胁满。” 《四言举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8.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者死。” 《活人书》:“沉牢痼冷。” 《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 《医宗必读》:“沉牢痼冷。蒿血在中,牢大却宜。” 《学阐微》:“牢面兼敷,热邪阻滞。牢而兼迟,痼冷寒积。牢而兼实,癜积郁结。” 牢相兼较少见,因牢本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5.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沉濡虚损,主憎寒发热。脾沉濡主少气。” 濡相兼中,《三因方》、《医学入门》均言:“濡而弱,内热外冷。”考濡体象,细软见于浮分,弱体象,细软见于沉分。濡而弱之脉象,当是浮沉均细软无力,此是阴阳俱虚之候。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0.html

芤脉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主病,视其兼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2.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云直前者何也?此所谓散者,乃气过指下,有混混浊大之形,不能条直圆散。《要精微》以软而散,与搏而长对言,正此义也。” 综上所言,散相兼,见浮、虚大、代者主虚证,而兼涩、弦、沉者,非真散,而为如散,诚如郭元峰说:“真散见之必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5.html

伏脉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学入门》:伏涩吐逆神思多。”伏而兼涩是气闭而血行瘀阻之象。见于左寸为劳思伤神,见于右关,邪气郁闭,胃气上冲则吐逆。 《脉经》:“三郁,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医学人门》:“伏涩吐逆神思多。” 《医宗金鉴》:“沉伏闭郁。”伏脉之相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5.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微涩亡血增寒热,曾经汗下医之辜。” 《医宗必读》:“浮微劳极,……火热之证,敬弱无神,根本脱离……蓄血在中,沉涩而微,速愈者希……三消之,细微短涩,虚手堪惊,黄疽湿热,微涩难医。”微相兼主病,《诊家枢要》说:“浮微为阳不足,必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7.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阴虚水涸。” 《如》:“证虚弱而兼之以涩,为气血交败。”弱相兼中,《脉经》言:“尺寸俱濡弱,主发热、恶寒、汗出。”究其意义:弱沉而细软无力,主气血虚之证。濡浮而细软,主精血不足。《脉经》言:“寸口濡,阳弱自汗出。”寸口是心肺阳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3.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而兼大为伤风,缓而兼细而为湿痹,缓而兼涩则为血伤,缓而兼滑则为痰滞。尤必察其有力无力,以为区别,如便缓大有力则为有余,其症必见燥热,缓软无力,则为不足,其症必见虚寒。”缓相兼主病,临床意义更大,崔紫虚、李中梓、李土材、徐灵胎、张景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8.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诊_【中医宝典】

...古代法存在的不足 古代法的成就 怪详细介绍 何为体脉率幅? 洪脉之单脉介绍 洪脉之相兼介绍 后世法的合理性 华佗介绍 滑脉真的是怀孕了吗 滑脉之单脉介绍 滑脉之相兼介绍之单脉介绍 季节详细介绍的主次和称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共找到98,6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