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分三焦热〔论〕。凡泻痢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
...《苏沈良方》治泻痢方肉豆蔻刳作瓮子,入通明乳香少许,复以末塞之,不尽即用面和少许,裹豆蔻煨熟,焦黄为 目录 《苏沈良方》治泻痢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苏沈良方》治泻痢方 肉豆蔻刳作瓮子,入通明乳香少许,复以末塞之,不尽即用面和少许...
...病证名。泻下稀水,如水下注。见《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即水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详水泻条。...
...白芍(图) 草地黄芩 大叶桉叶 番石榴树皮 番石榴叶 冠唇花 淮通 忽布筋骨草 虎尾草 蕨根 美汉草 茉莉花 山楂(图) 水田七(图) 五气朝阳草 岩参 野草香 中药主治:泻痢腹痛 木香(图) 营实 本草纲目主治:泻痢腹痛 黄连 中药主治...
...目录 《理瀹》回春泻痢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理瀹》:回春泻痢膏【处方】诃子肉4两,粟壳4两,赤石脂4两,煅龙骨2两,乳香5钱,没药5钱。【功能主治】泻痢。【用法用量】熬膏贴。冬,加肉蔻仁末。【注意】初起勿用。【摘录】《理瀹》...
...□ 杜荣生 张智慧 河北医科大学 近代中医常泄泻并称,于是不少人想当然的认为“泄”与“泻”为同义词,毫无区别可言,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孙文胤在《丹台玉案》中曰:“泄者,如水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
...目录 《经验奇方》痢泻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经验奇方》:痢泻丸【处方】全当归6两,生白芍6两,枳壳2两,槟榔2两,莱菔子2两,车前子1两,生甘草1两。【制法】上共研细末,水发为丸,如莱菔子大。【功能主治】痢疾,泄泻。【用法用量】...
...先泻后痢,曰脾传肾,为贼邪,难愈;先痢后泻,曰肾传脾,为微邪,易医。千古不易法也。以余论之,泻为在脾固矣,而痢在肾,不能无议。泻固多由于饮食所伤,而痢独非饮食所伤乎?饮食停滞,湿热不化,遂成稠浊,胶于肠胃,欲下不下,后重里急,明是脾病也,...
...病名。痢,古通利。即泄泻。《局方发挥》:“夫泻痢证,其类尤多,故贤曰湿多成泻,此确论也。”泻痢与痢疾不同,无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之证。《痢证汇参》卷二:“泻痢之证,并无虚坐努责,惟觉倦怠,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赤白兼下,虽有痛不痛之异,...
...湿,甘温之药能生湿热,故反助病邪,久则湿热甚,而为瘅矣。惟用苦温、苦寒之药以治之则愈,若寒泻湿热,苦温除湿寒也。泄止后脾胃虚弱,方可参、 之药以补之。赵养葵曰∶泻痢,东垣着脾胃之论,其间治脾泄之症,庶无余蕴矣,特未及乎肾泄也。仲景云∶下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