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温阴阳淆乱见证错杂_《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误,如病在阴而误投阳药,则阳气为药所伤,而阴病淆于阳矣;病在阳而误投阴药,则阴气为药所伤,而阳病淆于阴矣。至其见证错杂,有即由于阴阳淆乱而杂者,有由他兼挟而杂者。看此等证∶全要天分聪明,识见老到,方有把握。盖此等证,变化最多,无一定路迳...

http://qihuangzhishu.com/813/27.htm

伏温阴阳淆乱见证错杂_《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误,如病在阴而误投阳药,则阳气为药所伤,而阴病淆于阳矣;病在阳而误投阴药,则阴气为药所伤,而阳病淆于阴矣。至其见证错杂,有即由于阴阳淆乱而杂者,有由他兼挟而杂者。看此等证∶全要天分聪明,识见老到,方有把握。盖此等证,变化最多,无一定路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813-6-14.html

八纲证候关系证候错杂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内热,又感风热,可见此证。症状有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等。 表里俱虚——气血两虚、阴阳双亏时可见此证。症状有自汗、恶风、眩晕、心悸、食少、便溏、脉虚等。 表里俱实——外感寒邪未解,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9.html

虚实错杂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指正虚与错杂并杂。有以实证为主,夹杂虚证;有以虚证为主,夹杂实证;亦有虚实并重。《通俗伤寒论·气血虚实章》:“虚中挟实,虽通体皆现虚象,一二处独见实证,则实证反吃紧;实中挟虚,虽通体皆现实象,一二处独见虚证,则虚证反为吃紧。景岳...

http://qihuangzhishu.com/195/445.htm

错杂的解释_错杂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交错掺杂;混杂 mixed;jumbled 于是众人竭力挠,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稗类钞·战事类》 老幼错杂 国语辞典 交錯夾雜。 文選.王襃.洞簫賦:「鎪鏤離灑,絳脣錯雜。」 唐.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

http://hanwen360.com/c/53069.html

寒热错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证名。此处“错杂”作“互见”之意。即寒与热证错杂互见。《伤寒论》中厥阴病篇乌梅丸证,即属于此。寒与热错杂,又有表、里、上、下分,故临床又有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多种情况。参见有关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78.htm

寒热错杂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寒热错杂汽机逆乱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热错杂为特征。热邪伤津,则口渴欲饮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热邪停留于上,气机不畅上逆所致;寒邪停留于下,脾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57.html

何世英医案——寒热错杂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不更,守方2剂。 三诊:服药第2天黄疸消退,第3天硬肿均消。 【按语】 新生儿硬肿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衰,后天感等因素有关。本案为先天羊水早破,脐带绕颈,禀赋不足,时值兰季,寒邪侵袭,复感受湿热,致阳气不足,无以蒸腾水化,水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94.html

正盛衰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大量出血,其症状除了出血之外,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脉细等,称作“脾不统血”。就正关系而言,心脾生理功能低下,既有脾虚证,又有心血不足候,属虚证。(二)虚实错杂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种病理变化。在...

http://qihuangzhishu.com/44/115.htm

正盛衰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虚性征象与实性征象错杂兼见。由于正虚和盛的主次不同,又有实中夹虚、虚中夹实和虚实并重三种情况: ①实中夹虚:是指以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实性病变失、误治,以致病久留,损伤人体正气而形成。例如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46.html

共找到435,8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