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酸碱变性。乙酸、丙酮等有机溶液及尿素也可引起核酸的变性。2.核酸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离的链重新缔合而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或退火。复性后的DNA可基本恢复一系列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也可得到部分恢复。变性...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理化性质一部分与氨基酸相似,如两性电离、等电点、呈色反应、成盐反应等,也有一部分又不同于氨基酸,如高分子量、胶体性、变性等。...
...,理化性质都能得到恢复。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健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就可以...
...bINA促进因子I因子C3b灭活因子,KAF等补体分子是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其理化性质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差异甚大。全部补体分子的化学组成均为多糖蛋白,各补体成分的分子量变动范围很大,其中C4结合蛋白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理化性质一部分与氨基酸相似,如两性电离、等电点、呈色反应、成盐反应等,也有一部分又不同于氨基酸,如高分子量、胶体性、变性等。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量颇大,介于一万到百万之间,故其分子的大小已...
...分子杂交是核酸链间碱基配对规则的一种结合方式,是核酸的重要理化特性。利用分子杂交这一特性来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检测,必须将杂交链中的一条用某种可以检测的分子进行标记,这条链就称为核酸探针。因此,核酸探针的制备是分子杂交技术的关键。最早采用的...
...事理的變化。 後漢書.卷三十二.樊宏傳.論曰:「分地以用天道,實廩以崇禮節,取諸理化,則亦可以施於政也。」 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四運雖鱗次,理化各有準。」 物理學和化學。 如:「理化館」、「理化教學」。 縣名。位於西康省康定縣西...
...中药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材及其制剂所含的有效成分、主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鉴定真伪、评价品质。 对于化学成分不清楚,或因次要成分的干扰而无法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可选用一些特殊的色谱、波谱峰进行鉴定...
...补体系统中各成分的理化性状概括列于表3-2。由表见,补体成分大多是β球蛋白,少数几种属a或γ球蛋白,分子量在25~390KD之间。在血清中的含量以C3为最高,达1300μg/ml,其次为C4、S蛋白和H因子,各约为C3含量的1/3;其他...
...核糖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类脂。 病毒核酸占病毒的10%,总分子量约为5×6×106。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分析,证明病毒至少含8个结构多肽:分子量较小的39k多肽是膜蛋白;分子量75—80k的多肽为血凝蛋白;分子量最大的200k...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