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exonucleaseⅢ)是从带3’-OH末端的双链DNA,按3’→5’方向切除5’单核苷酸: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Ⅶ则是从单链DNA的3’端和5’端切除寡核苷酸(两种形式):(1)(2)前一种酶需要镁离子作辅助因子才有...
...核酸酶可分为两类: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是从核酸的一端开始,一个接一个把核苷酸水解下来;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则从核酸链中间水解3’,5’磷酸二酯键,将核酸链切断。很多细菌和细胞中都能识别外来的核酸并将其分解...
...片段的数目与DNA分子中限制酶的识别点数目成正比,这些片段进一步被细胞的核酸外切酶降解,就会开始裂解感染,由此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带有修饰过的DNA,因此能以很高的效率去感染另一些具有相同限制-修饰系统的细菌。目前,从各种生物中分离出的...
...大肠杆菌酶DNA聚合酶I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此酶将缺口5’侧核苷酸依次切除。其结果是在缺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根据这个原理,如果用高强度的放射性核苷酸(通常为α-32PdATP)置换先前存在的核苷酸,则可制备...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是一类核酸外切酶。正常血清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上可分离出4条5'-NPD活性带(Ⅰ~Ⅳ),病理情况下出现Ⅴ带。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时5'-NPD阳性率在80%以上。 出现Ⅴ区带:原发性肝癌(特异性)、乙型肝炎...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是一类核酸外切酶。正常血清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上可分离出4条5'-NPD活性带(Ⅰ~Ⅳ),病理情况下出现Ⅴ带。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时5'-NPD阳性率在80%以上。 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可见Ⅰ、Ⅱ、Ⅲ、Ⅳ四个区带...
...介绍。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核酸酶可分为两类: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是从核酸的一端开始,一个接一个把核苷酸水解下来;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则从核酸链中间水解3’,5’磷酸二酯键,将核酸链切断。很多细菌和细胞...
...噬菌体DNA进入细胞后被限制酶切成片段,片段的数目与DNA分子中限制酶的识别点数目成正比,这些片段进一步被细胞的核酸外切酶降解,就会开始裂解感染,由此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带有修饰过的DNA,因此能以很高的效率去感染另一些具有相同限制-修饰系统...
...在适当的浓度的DNase I作用下在一双链DNA上制造一些缺口,再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的5’—3’外切酶活性依次切除缺口下游的核酸序列,同时将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其中一种用放射性标记)利用该酶5’—3’聚合活性补人缺口,使缺口逐个...
...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切断核酸的情况不同,分为三类:Ⅰ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由3种不同亚基构成,兼具有修饰酶活性和依赖于ATP的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它能识别和结合于特定的DNA序列位点,去随机切断在识别位点以外的DNA序列,通常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