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_【中医宝典】

...自然的变化,季节好像在和你对话。 “”在中医里是六气之一。中医认为:“易伤气”。在盛夏日,精神养生非常重要,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内经主张夏“养阳”,保护体内的阳气,贪容易伤害体内的阳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079.html

心静自然”有科学依据吗?_【中医宝典】

...俗话说“心静自然”,说明人的主观感觉有一定的作用。最近,日本兵库县西宫市协立脑神经外科医院医师小山哲男和美国学者通过实验,为这一现象找到了一定科学依据。 小山医师以10名美国男女为实验对象,为把灼热的痛苦传给大脑,用小金属片给接受实验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989.html

心静身自_【中医宝典】

...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写散文中常以避热为题材。他们把人们避热的种种生活经验赋予优雅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既喜闻乐见又学到了生活知识。本期刊出《心静身自》一文供读者欣赏,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经验,以避秋热。——编 者 何以消烦,端居一院中。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262.html

诗中有夏_【中医宝典】

...诗云:“何以消烦,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庭院,淡泊自然,神静心宁,静则生。读着宋代诗人陆游的《桥南纳凉》诗:“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597.html

伏老人如何养生_【中医宝典】

...连藕之类;不宜贪过饮,不宜久处湿热之地,不宜过食肥甘,以免湿热蕴脾,变生百 病。要注意预防上火、中暑,留心暑热疫病。 中医消暑,提倡自然方法,认为“心静自然”。在室内窗下荫凉处,手持摇扇消暑,或在室外凉爽处,借自然清风纳凉。老年人要注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052.html

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古诗_【古诗文大全】

...何以销烦,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23235.html

夏夜追鉴赏_【古诗文大全】

...兼而有之,追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2818.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周礼·浆人》 微寒,稍冷 [cool;cold] 日初出,沧沧凉凉。——《列子·汤问》。注引《字林》:“,微寒。” 曰燠,曰寒。——《书·洪范》。疏:“燠是热之始,是热之极;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http://hanwen360.com/x/51C9.html

小暑时节话养生_【中医宝典】

...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 饮食 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清淡且富有营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758.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heat] ,热也。——《说文》。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易·系辞》 六月徂——《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http://hanwen360.com/x/6691.html

共找到103,1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