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早期血管再成形术仅适合于75岁以下较年轻的病人。 hochman博士称,在美国由于85%的医院缺乏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术设备,最理想的是把伴有心源性休克的mi患者及早地送到三级医疗机构。 hochman博士称这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医院...
...纽约,9月16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应用阿昔单抗治疗能够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mi)相关性心源性病人的存活率。 以往有几项试验调查了阿昔单抗对无心源性休克的急性mi病人的有益作用。与之相比,有关这种治疗对心源性休克...
...对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病人行PTCA术,阻塞血管再通成功者住院期存活率可达69.3%,然而对再通失败者,生存率仍低于30%,故总生存率为55.6%,这同保守治疗的35.5%的生存率来比,已有明显的提高。经一些临床实践发现,PTCA与溶栓疗法...
...Hochman注意到,心源性休克是心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首要病因,死亡率超过50%。虽然早期血管再通能改善生存率,但死亡率仍然很高,尤其是在血管再通后持续休克的患者。 Hochman认为全身炎性反应,包括诱导NOS表达及产生过量氧化亚氮,是...
...的同时,可酌情应用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等,既可加强止痛剂的疗效,又能减轻病人的紧张和心理负担。此外,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采用平卧位或休克位,伴急性肺水肿者亦可采用半卧位。 (2)供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常规吸氧和...
...糖尿病、心绞痛、外周血管或脑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女性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如果入院时同时有这6种因素,则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是2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休克的高危患者最好早期进行PTCA。...
...1.临床分期 根据心源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1)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入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和精神紧张,但神志清醒,面色或皮肤稍苍白或轻度发绀,肢端湿冷,...
...区血流量相对降低,所以不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应用低浓度(0.03~0.15mg/kg·min)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提高心肌血流量而改善心肌供氧。异丙肾上腺素虽可提高心排血量,但由于扩血管作用降低血压,而使心肌...
...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
...区血流量相对降低,所以不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应用低浓度(0.03~0.15mg/kg·min)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提高心肌血流量而改善心肌供氧。异丙肾上腺素虽可提高心排血量,但由于扩血管作用降低血压,而使心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