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 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
...对于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直是经典的治疗手段,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领域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仍比较常见。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年会)”新闻发布会上,...
...20342例)发现,使用维拉帕米治疗组死亡率为10.1%,对照组死亡率为10.6%。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 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与诊治理念有更新,目前一般认为室性早搏大多数为功能性,功能性早搏除非需要对症治疗,绝大多数应该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共同不足,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往往又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以上,同时还诱发传导阻滞和药源性心衰,且对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无效。 建国以来,我国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
...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或即使接受了ICD治疗也需长期服药。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药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适应证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任何一类药物如洋地黄类...
...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有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等。 查询更多 心律 信息 ...
...哈医大药理教研室主任杨宝峰教授在抗心律失常及离子通道领域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学说,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5个最佳靶点。同时,他成功地找出抗心律失常中药临床疗效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药药效的新理论。这些...
...。如服地高辛者加服奎尼丁、异搏定、胺碘酮、心律平均可使地高辛浓度上升,易引起洋地黄毒性反应,抗心律失常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也可产生有害作用,如胺碘酮与IA类药物合用可使Q-T明显延长或伴发扭转性室速。(四)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任何一类药物如洋地黄类等一样,都有明确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病人都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一段时期,为数不少的临床医师一遇到包括良性早搏在内的心律失常,似乎没有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但...
...近十多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学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仍是最主要的疗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目前常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