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影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填塞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起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二)发病机制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人用出血速度来解释血肿形成过程。Gallagher(1968)提出“静脉出血...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本病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是因为硬脑膜在颅骨上的附着没有妇女、儿童及老人紧密,而易于剥离之故。好发部位与急性...
...剥离硬脑膜,但若受伤的瞬间硬膜与颅骨已被分离;或因伴发脑脊液漏致使颅压偏低时,均有造成慢性血肿的机理。此外,亦有人认为是因外伤后引起的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mercado1978)。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转归与硬膜下血肿不同,早期呈血凝块状...
...与并发症及其防治与急性、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处理基本相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40岁占21.1%。 好发部位与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相似,多位于额区、顶区、枕区等处,位于颞区较少。病程一般在12~180天,平均25天。可以无症状或中间清醒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幕上慢性硬膜外血肿常表现为进行性头痛、恶心呕吐...
...(一)发病原因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
...【诊断】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有赖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人均有颅骨,而且骨折往往穿越硬膜血管压迹或静脉窦。ct扫描的典型表现,是位于脑表面的梭形高密度影,周界光滑,边缘可被增强,偶见钙化。mri于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边界锐利的梭形高...
...的剥离,板障内静脉、脑膜动静脉小的分支或静脉窦的撕裂,即可形成血肿,通常并不伴有明显骨折。血肿可因破裂血管的继续出血而增大,也可因血肿对硬膜的继续剥离,撕裂周边的小动脉,导致血肿的渐进性增大。急性型硬脑膜外血肿约占85%,表现为硬膜外腔...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系外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多数头部外伤轻微,部分外伤史缺乏,起病缓慢,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血肿达到一定量后症状迅速加重,临床上在经影像检查确诊之前,易误诊为...
...治疗 1.治疗 目前,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而且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因此,即使病人年老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行床旁椎颅引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术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