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中医心理学论述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 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综合反映。...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193.html

中医情志学研究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学》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在于此书出版不仅使中医情志学科形成有了希望,该书理论标准、学术原则到研究模式、研究方法,无不表现出一种与学界以往不同学术风格与科学态度。这一点将中医现代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启示一:经典是可以怀疑 对待中医经典继承,我们应当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古代医学情志学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不治,故病不可愈”论述,充分阐明了注意情志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的重要作用。华佗《青囊秘录》云“……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这就说明心病须心药,医心为其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称为好医生。 祖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60.html

情志相胜学说与中医医案中的心理治疗_【中医宝典】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情志活动归为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2.html

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心理保健_中医保健_【中医宝典】

...“以情胜情法”调七情 大学生四大心理困惑 地震后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各国流行心理减压法 何以解忧 唯有茶疗 节后综合症心理调节 老人心理平衡要诀 六种心理易引起失眠 培养积极心理暗示方法 情志--中医心理学论述 如何调适虚荣心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xinlibaojian-607-1.html

浅谈中医情志护理临床意义_【中医宝典】

...情志护理是一种心理疗法,系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通过护理人员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来影响和改善病人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减轻或消除一切不良因素机体影响,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406.html

情志过激 伤人正气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典籍《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也就是说,自然界寒暑伤人,主要是伤人体皮毛筋骨,而情绪伤人,直接伤五脏。可见,情绪过激致病,不容小看。 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是人体正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18.html

情志护理_【中医宝典】

...情志致病特点: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95.html

《内经》谈影响情志十种因素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学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又称“七情”,是人精神意识外界事物反应。中国古代有关情志学说并非只有中医一家,儒家也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指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44.html

共找到1,170,5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