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施用。再次,张从正主张食补。他认为补法有六种,即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凡应用补法必须谨慎。他主张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这在一定意义上说,除病,也就同时扶正,具有意义了,张氏还认为真正用补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8.htm

张子和,开山_【中医宝典】

...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看来张氏使用三法是有充足把握。 张氏在治病时除善用三法外,还很主张心理疗法。对七情引起情志病,张氏用以情制情方法治疗。张氏对《内经》有关情志相胜理论作了发挥,他说: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9.html

张从正 简历_【中医宝典】

...与他有深交。他常与麻氏和常仲明(用晦)等讨论医学疑难问题,后又由他们协助,于1228年撰成《难经》之旨,及仲景汗、吐、下三法,创立了以为中心理论学说张从正创新理论诞生以后,时后来金元医学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1.html

才有病 治病当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张从正有一个著名论点——治病当论药,养生当论食补。这便将论置于对于、补准确定位基础之上,于是可立于不败。 张从正并非不知补,不用补。而是在强调不需要补时候一定不可补,强调医者在面对时候,一定要以为己任;而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14.html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_【中医宝典】

...汗、吐、下三法范畴。张从正所论三法,不为单纯之发汗、涌吐、泻下,实则为多法联用,以消疾祛病,其将三法传统概念升华扩展,对完善中医学治则理论作出了不朽贡献。且因从正之对后来瑾愿意学繁荣及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其学后又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4.html

伏气络学说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_【中医宝典】

...——伏气络学说。这一学说提出,将中医对SARS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进一步研究SARS防治方药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日前,记者就伏所络学说详细内容采访了仝小林教授。 记者:仝教授,伏气络是不是指邪气伏于气络,伺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765.html

张从正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156-1228),睢(suī)州考城人,是金代著名医家,兴定年间(1217-1222)曾被召为太医,但不久就辞退了。他在民间行医多年,是当时名医,他与刘完素是同时代人,但年龄较小。他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congzheng/index.html

从正来 为复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非只有一途,而是补益与祛邪二法皆不可偏废,重在谨守病机,辨证调治。这主要是与中医对疾病认识有关。5月27日,张英栋先生作《补虚为复正,虚人可攻》一文进行答辩。一来二往,再三解说,学术争鸣,观者获益。 笔者认为,属于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1.html

无虚实 补当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没有对虚实变化仔细辨别,就不可能对正消长做出准确判断。舍弃虚实辨证,只讲不谈扶正,或者强调虚人可攻,不符合中医学基本原则。补虚为复正没错,问题是中医认为正气存内,不可干,没有病何须用补?所以补虚为复正也是治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98.html

中医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派。 易水学派:金代医家张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内经》、《中藏经》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论点来分析疾病发生与演变,归纳用药,执简驭繁,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 学派:金元大家张从正,强调病由生,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4.html

共找到920,1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