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 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5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因人适时进补。开路主要有以下作用:调理好胃肠,利于膏方的消化吸收;通过试探性的调补,观察服药后的反应,为医生开好最后调补对路的膏方作好准备。否则,脾胃功能差,盲目服膏,腻胃碍脾,影响疗效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99.html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临床疗效。因此提高膏方疗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辨证论治,调整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够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失衡则疾病发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整阴阳,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偏胜...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15.html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6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膏方制备,“开路”已服,脾胃功能得,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022.html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7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070.html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4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膏方的品质,进而降低膏方疗效。因此在制作膏方时应严格遵照以下工艺,做到循序渐进。 依料分类,确定工艺 根据医生的处方,精选道地药材,按饮片、细料、胶、糖、辅料的不同逐一分类,严格根据各物料的不同分类处理,制定加工提取工艺,严格操作以确保...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65.html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8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配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使得膏滋的药性缓和,但药力更持久。因此膏方需长期服用,追求疗效不能急于一时。有的患者一冬服两料,服用时间更长。 亦疗亦补的膏方具有药力缓和、作用持久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和年老体弱之人,只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104.html

精选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3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膏方不要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38.html

进补先服“开路方”_【中医宝典】

...服用开路方更加对路。 通常男性进补的开路,讲究健脾、和胃、消道、化食。如香砂六君汤,针对脾胃虚弱的人,平时消化不良。 配方:玉竹30克,石膏10克。1天3次,饭后服。 功效:养颜祛斑,滋阴生津,散热通便,健脾养胃。孙伟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1085.html

专家教你服膏方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的功效。 服膏时间:因病而异 有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几种。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庞国明建议空腹服,此时胃肠空虚,吸收力强。如空腹服有不适感,可改为半空腹半饥半饱服;针对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者,宜在饭前一小时服;针对肺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768.html

科学进补话膏方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张聪 细滑如饴,乌润似漆,这,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粹——膏方。沪、苏、浙、粤等地中医院每年秋冬之际都会出现制做膏方的大潮,形成一年一度的“膏方热”现象。随着生活水平和养生意识的提高膏方也受到了北方群众关注。 膏方也适宜于北方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63.html

共找到807,8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