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宁公司日前宣布正式推出一种使用光学传感器技术的非标记高通量筛选平台Epic系统。该系统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基于细胞的药物开发,能帮助药物研发公司对前景良好的新药进行评估。此外通过该系统还能观察以前在高通量检测应用中无法检测到的生物化学...
...日前,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科研人员在我国首次制备成功两种荧光偏振技术专用的荧光标记药物靶点配基,建立了两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荧光偏振技术(又称荧光极化技术),是根据分子运动频率和荧光偏振原理建立...
...了以往药物发现的“串行”研究方法,即化合物筛选→初步药效和毒理学评价→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而产生的效率低、速度慢的弱点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成功率相对较低的不足,在新药研究的早期阶段就能获得活性化合物对细胞的多重效应的详细数据,包括细胞毒性、...
...鉴别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依赖经典形态分类以及传统鉴别方法已无法满足鉴别的需要。随着各种先进仪器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新的鉴别方法亦纷纷推出,如红外光谱鉴别、化学指纹图谱鉴别以及DNA分子标记鉴别等,中药材鉴别领域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 ...
...近年来,基于新作用靶点建立新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模型的研究明显增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在这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TK)为靶点,设计建立...
...20种中药,获得了依博素(139A)、1487B、2460、103、6-桂皮酰基莲花掌甙、BFA-SR和Gwsb7-28等具有拮抗活性的新型化合物,说明上述筛选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广泛用于高通量筛选新型药物。其中,依博素是链霉菌139发酵...
...“近十几年,心脏病等领域的新药研发仍依赖人工合成,对植物药的忽视使药物筛选工作正面临瓶颈。”在11月15日、16日于太原举行的中国科协“药物发现—新模式和新策略”专题学术沙龙上,与会专家提出,应重视中药等天然药物在靶点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
...“近十几年,心脏病等领域的新药研发仍依赖人工合成,对植物药的忽视使药物筛选工作正面临瓶颈。”在11月15日、16日于太原举行的中国科协“药物发现—新模式和新策略”专题学术沙龙上,与会专家提出,应重视中药等天然药物在靶点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
...副主任王明伟介绍说,依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技术,国家新药筛选中心首次在国内开发成功高效、灵敏的高通量的筛选模型72种,应用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使化合物的日筛选能力超过2万药次,效率比国内一般药物筛选实验室提高近20倍。...
...■挑战篇 高科技并非完美无缺 ▲艰难的高通量筛选之路 大概有10%的靶标因为产生活性蛋白或底物,在化验中的信噪比差等问题,或者因为这种化验不能小型化到实用而不能达到高通量药物筛选(HTS)阶段。但是,靶标进入到HTS阶段后并非从此一帆风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