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面积较小 a little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尺寸之功 尺寸之利 比喻短窄 short or narrow 尺寸千里 尺和寸 measurement;size 衣服不够尺寸,穿着短一截 分寸...
...阴司天不应上,在泉于下不应之。太阴须诊左寸尺,厥阴右手尺寸持。少阴脉兼两寸尺,此理微妙诚难知。按脉不应专主三阴言,然少阴君火也,故主两寸两尺。所以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少阴在泉,两尺不应。子之左丑属太阴,故太阴司天,左寸不应;太阴在泉,左尺...
...南北政尺寸脉不应图(图)歌曰∶南政寸上尺居下,北政寸上尺下推。三阴司天不应上,在泉于下不应之。太阴须诊左寸尺,厥阴右手尺寸持。少阴脉兼两寸尺,此理微妙诚难知。按脉不应专主三阴言,然少阴君火也,故主两寸两尺。所以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少阴在泉...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素问·五营运大论》此欲因脉候以察天地之气也。)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天地之气,有常有变。其常气之形于诊者,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及...
...南北政图(图)南北政者,五运以土为尊,居中央而统于金木水火。故十干以甲己年土运为君象,主南面行令而为南政;其余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臣象,皆北面受令而为北政。南政北政,脉当各有不应。若当应不应,不当应而应者,乃谓之阴阳交,尺寸反,斯为害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素问·五营运大论》此欲因脉候以察天地之气也。)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天地之气,有常有变。其常气之形于诊者,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及...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这是清人周学海提出的一种方法,他认为脉象的所有变化都在四者之中,故日:“脉有四种,位数形势而已”。 周氏又对此作了具体的阐释:“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结促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而体也;势者,敛舒伸宿进退起伏之有盛衰...
...八片锦白霉苔白如枯骨白苔辨络脉病脉病色病色相剋剥苔布指参伍不调操纵察目沉脉迟脉齿痕舌齿燥赤如[血不]血初持,久持春弦春应中规唇焦唇裂唇肿唇紫从外测内促脉寸、关、尺寸口错语大骨枯槁大脉大肉陷下代脉单按、总按弹石脉得神跌阳脉冬石冬应中权动脉...
...各种方法诊脉动如用十二经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尺寸诊法等等逐渐形成独诊寸口法,直至完成了独渗寸口法脉诊才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对此可以这样认为,经脉检查是脉诊的起源,多种诊脉方法所具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脉诊的形成过程。独取寸口则是脉诊,这一历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