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指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屏间切迹相平处,相当于听会的部位。《厘正按摩要术》:“风门在耳前,少阳经所主,色黑则为寒为疝,色青则为燥为风。”...
...膻中.在胸前堂骨洼处.风门.在脊背上.与膻中相对.揉者.以我两手按小儿前后两穴.齐揉之.以除肺家风寒邪热.气喘咳嗽之症....
...风门,是督脉、足太阳之会穴。主一切风症,有宣肺解表、通络祛风、调理气机的作用,对预防感冒、高血压所致中风,以及痈疽等有较好的效果。 风门,是督脉、足太阳之会穴。《类经图翼》曾载:“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主一切风症,有...
...膻中.在胸前堂骨洼处.风门.在脊背上.与膻中相对.揉者.以我两手按小儿前后两穴.齐揉之.以除肺家风寒邪热.气喘咳嗽之症....
...风门,①经穴名。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伤风咳嗽,...
...目录 《串雅补》风门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风门顶【处方】雄黄2钱,川乌2钱,草乌2钱,明矾3钱,胆星3钱,白信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痰症。【用法用量】每服5分,冷酒少许,调姜白汤下。【摘录】《串雅补》卷一...
...目录 《外科集腋》大风门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科集腋》:大风门散【处方】独活1两,羌活1两,木瓜1两,川牛膝1两,威灵仙1两,细辛5钱,制首乌5钱,钻地风5钱,川乌(炮,去尖)5钱,防风5钱,川芎5钱,五加皮5钱,苍术(炒)5...
...痢疾门 疟疾门 疳疾门 积症门 痞症门 痫症门 咳嗽门 肿胀门 目疾门 杂症门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卷下\附方 初生门 胎毒门 惊风门 诸热门 伤寒门 呕吐门 泄泻门 腹痛门 痢疾门 疟疾门 疳疾门 痞积门 痫症门 咳嗽门 肿胀门 杂症门 ...
...目录 《串雅补》大风门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大风门顶【处方】川芎5钱,草乌5钱,川乌5钱,乳香3钱,秦艽1钱5分,川牛膝3钱,羌活3钱,防风3钱,地龙3钱,桂枝1两,麻黄1两,当归5钱,虎骨3钱,白芷5钱,红花5钱,...
...痢疾门 疟疾门 疳疾门 积症门 痞症门 痫症门 咳嗽门 肿胀门 目疾门 杂症门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卷下\附方 初生门 胎毒门 惊风门 诸热门 伤寒门 呕吐门 泄泻门 腹痛门 痢疾门 疟疾门 疳疾门 痞积门 痫症门 咳嗽门 肿胀门 杂症门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