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小云中医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海霞 寿小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医脉象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对疾病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的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的高度评价和认识的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断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用分子生物学解读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的民风,熟悉的环境、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使他如鸟归林,欢快地鸣唱着一曲曲中医药科研的凯歌。 司富春有着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掌握了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他要用这把钥匙解读中医奥秘,揭示中医方证的的内涵和规律。司富春说,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00.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寿小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医诊脉似乎永远是个谜,当我们看到中医诊脉之后,对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时,很难想象短短的几公分长的脉管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能够看到五脏六腑的疾病。《素问·五脏别论篇》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探秘_【中医宝典】

...拥有了望诊、闻、切诊和主诉等信息,说简单一点,在之后,四已经有了“三半”,因此,具备了判断病证的基本条件。 所以,中医是一个综合过程,一定要全面周到才能做到规范准确。正如《内经》所说“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不可”,这是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53.html

正确认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学到的诊断知识用不上,也不知如何使用,更别提开处方,造成对中医信心的丧失。中医西化,诊法遭弃,疗效打折,可谓当前“中医之病”。而近年来中医学术界和民间涌现出的这些高手,正体现出他们对当前中医存在问题的关切和所做的努力。 《黄帝内经》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藏医_【中医宝典】

...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姆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中医略偏向肘窝部,这是二者差异所在。另外,中医是先一侧之后,再另一侧之,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患者双侧之。对于危重病人的生死预后,藏医在足背部的跌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心得_【中医宝典】

...一、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6.html

里的误区_【中医宝典】

...中医以三指搭,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的神化,常常对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共找到649,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