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主要是对于诊在辨证中知常达变的问题,常易知而变是难以了解掌握的。古人常为“经”,经即是常,古人亦名为“典要”,就是现在的常规,一般情况的意思;变是“权”。 戴震曾说:“权,所以别轻重也,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明清以来对研究的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事物本身有常有变,对待事物亦要有常有变。张氏虚实概括一切虽未必尽属合理,但他通过虚实所论述的原则,却对抉发病的性质方法很有意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理论家临床家都在继承《内经》仲景向方面努力,并且有若干新说创见。 后来同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古代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上强调四诊,色、色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口等等,没有寸口一做为一个系列诊诸之说,由于它是认识疾病的各种手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就成为系统辨证的一部分,而且通常还是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它本身亦就具有了反映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明清以来对研究的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到明清时医学家,尤其是那些深通理论的学者,在这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具有辨证上的方向性的意义。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学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的有关的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来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辨证论治体系。“证素”包括病理因素、位、性,其核心是病理因素脏腑位。证素便抓住了病变的机理,它不仅能够辨识病变当前的“证”,更能把握病势,掌握的演变规律,预测病变的发展预后,从而为论治提供依据,避免证套症、分型施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27.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诊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 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 症的取合 明清以来对研究的进展(二) 明清以来对研究的进展(一)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诊之末 如何认识发展 色诊与皮肤介绍 舌诊的起源与发展(二) 舌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_【中医宝典】

...脏腑论“杂”,广泛、完整、系统地把学说运用于内、妇、儿、外等科,即便喉科疾病,也同样“不在病名上寻枝叶,而在机上求根本”。他的“证”只是手段,而目的则是。不少条文,均脉象揭示实质,立法、选方、遣药,都无时不以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39.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就是祖国医学的“同异治、异同治”的辨证观。 2 西医治疗 治疗是西医认识、分析、辨别、治疗疾病的诊疗手段。治疗是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用定性定量的直观数据阐明疾病的致病原因、局部组织细胞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辨证应首重病。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证素”的概念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基本框架,提高应对难治性疾病的临床能力,达到活化辨证的目的。今起本版将他们的观点分三部分连续刊出。 临证辨证应首重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293.html

证候学研究方略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证候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各司其属”。 “七五”以来,证候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5.html

共找到878,3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